标签:
情感文学 |
当年日记本扉页的一句话:从今天开始的生活,会怎样?
我的青春谁做主?大学时代的原始记录,四年大学记了60余万字,除了个别错别字,一字未改,堪称原汁原味。
43.教授山西话,班有“谣言公司”,心理有“时而”
1982年3月16日(星期二)
因为明天高校要进行卫生评比,下午政治学习结束后,留下我们几个走读生在课室搞卫生。扫地、抹桌椅、门窗、擦黑等等,大家都干了起来,一节课左右就完成了任务。每次搞卫生,生活委员特别积极,很负责任,好像全身有使不完的劲,这也许是他“要么就不干,要干就一定干好它”的生动体现。很佩服他这种精神,我自己却没有他那么大的干劲,总觉得自己没有一官半职,不需要那么积极,让班干多干点,每当我看到他很卖力做好工作,就觉得作为一个普通同学的我,也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干好它,免得让别人笑话。
为了检查评比而搞卫生,实在不值得提倡,形式而已。
第二天,为了今天下午高校的卫生评比,老师竟然叫几个同学在上古代汉语课时去搞卫生,而她们竟然也去了。如果换了我,我是绝对不会去的。这样急急忙忙占用上课时间搞卫生的做法,实在不敢苟同,即使在评比中获得了“优”,又有什么用呢,真不知道形式主义何时了?
1982年3月18日(星期四)
上午,到省科学馆听了北大中文系教授王瑶讲的《现代文学与民族化》的学术报告。他那地道的山西话很难听懂,我全神贯注地听,也只听了个大概,很多东西都没记上,真遗憾!极少的一次好机会却因教授讲的方言听不太懂而收效甚微,由此更感到提倡学、讲普通话的重要性。
当主持人宣布中间休息十分钟时,我们班已经有好几个同学溜了,10分钟后再回来,坐在后排的暨大学生也无影无踪。这样做是不礼貌的,是不尊重别人劳动的表现,这种行为发生在大学生身上,就更不应该了。
1982年3月19日(星期五)
晚上,满怀希望来看北影厂拍的电影《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的。看完后我却很失望,导演拍这样的片子真是浪费我的宝贵时间。
整部影片的调子很沉闷,有许多镜头是既没有音乐又没有动作、也没有对话的“静场”,人物呆呆地坐在那里。影片的人物个性不太鲜明(除了三姑娘和四姑娘之外),有些人物是可有可无的。
但这部影片也不是一无是处。较忠实于原著是它的特点。影片的人物的穿着打扮较符合1975年农村的历史,演员并不追求华丽的衣着和潇洒的风度,农村气息较浓厚。另外,四姑娘的扮演者李秀明演得朴实、自然,把四姑娘这个温柔、受尽许多苦难的农村妇女形象很好地表现出来。
1982年3月22日(星期一)
我们班有个“谣言公司”,这是我入学一年半以来,凭着自己的双眼观察出来的。
谣言公司的职员真不少。每当有一点风吹草动,这个公司的职员就蠢蠢欲动了,添枝加叶,添油加醋,没有的可以说成有的,有的可以加倍按需扩展。总之一句话,死的可以说成活的。我虽然没有受到谣言公司的直接危害(因为此公司要散布你的谣言,绝不会当着你的面说的,这是该公司的一大特点),但间接危害是有的。
我知道,一个人不被人议论是不可能的,但当我们听到这些议论时,应该“闻而审之”,不应盲目相信或自寻烦恼。
请记住:“闻而审之,则为福矣;闻而不审,不若不闻矣。”
1982年3月25日(星期四)
今天的英语测验可糟了,短语有些没翻译成中文,划分句子成分、指出是什么句子也错了很多,中译英的时态又搞错了,唉!真不知如何是好。最令我奇怪的是,让我分析中文的句子成分,我是蛮有把握的,叫我分析英文的句子成分我却不知所措。尽管我极力用中文的方法来分析,却也很难搞清楚,真是无可奈何。不知这次测验能及格否?
1982年3月26日(星期五)
有位大学生这样说过:“人的心理真是太妙了,各种复杂感情都会伴随着环境的改变而产生,时而欢乐,时而悲伤,时而充满深情,时而充满苦楚,人的可贵之处也在于此吧。”
这里所说的“时而”并不等于现代汉语的“一会儿”,它包含较长一段时间内感情活动。因为人的感情并不像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人必须对某种事物有深刻的认识,这样才会动情,人的感情是要表现出来的。但我的感情有时是要埋藏在心里的。比如说,我很讨厌某个人,但客观上又不允许我把这种感情表现在语言行动上,所以只能藏在心底了,让这种厌恶之情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逝,可有时又不能完全这样做,有些东西闷在心里会很不舒服,迫切需要对人倾吐,这时我会感到友情的珍贵。现实生活中,可以让自己对着她说出心里话的人毕竟少得可怜,这就是所谓“千古知音最难觅”。
今天要写的事似乎很多,但心乱如麻,原因是搞不到汽油,去七星岩玩的计划又落空了。我也为搞汽油的事磨破嘴皮,可今天的答复却是令人失望的两个字“没有!”那人的父亲昨晚答应给我们20公斤汽油,可今早又变卦了,还把女儿骂了一顿,说她“多管闲事。”如今留给我的只有扫兴,扫兴得很呀!七星岩是我十分向往的地方,可又由于汽油问题使希望破灭。办事太难了!我们班40多人却搞不到去一趟七星岩所需的汽油。我知道,班里有些人的家人、亲戚、朋友是当司机的,可他们却不肯出力,也许是因为他们去过七星岩的缘故吧。
1982年3月30日(星期二)
下午,学院请了广州乐团交响乐队在群众艺术馆举办了一场交响音乐会。我对交响乐一窍不通,今天边听讲解边欣赏,觉得有点眉目了。
下午的音乐会我简直听醉了,真正感到音乐的力量。《悲怆交响乐》的第二、三乐章,描写了一个痛苦失意的人的心理,使人体会到乐曲中描写的形象,既对现实生活悲观,但又憧憬美好未来,人物形象的心理描写尤为突出,乐曲时而低沉,时而高昂,表现了当时人物的复杂心情。
《克里克斯进行曲》是为欢迎奥地利军队凯旋而归而创作的,但作品的抒情成分比进行曲的成份要多,抒情、雄壮,既有欢乐场面,又有激昂场面,此外还有舞剧《葛培莉亚》中的选曲、歌剧《被出卖的新嫁娘》选曲,都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我真想多听几次这样的音乐会,以提高自己的音乐欣赏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