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大学日记(连载)28.“生活”(组)就是劳动,心灵像洁白的美玉

标签:
情感文学 |
当年日记本扉页的一句话:从今天开始的生活,会怎样?
我的青春谁做主?
大学时代的原始记录,四年大学记了60余万字,除了个别错别字,一字未改,堪称原汁原味。
1981年9月1日
开学第一天,上的第一节课是哲学,老师说的第一句话是要大家拿出纸来,把黑板上的题目做完。
黑板上的题目如下:
你系统学过哪些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是系统的学习还是粗粗地游览一遍?
你阅读过哪些马克思主义的原著?
你读过哪些哲学著作?
你对学习马克思理论有兴趣吗?什么?
……
有生以来,我还是第一次见过这样的题目,第一次正儿八经地回答这样的问题。我的答案只是简单地写上这样几个字:“没读过”,“即使读过也忘了”,“没有多大兴趣”。这是我第一次交上如此简单而又令我惭愧的答卷。
过去,在“四人帮”横行时期,我读完了毛选四卷,只是为了赶潮流,别人学我也学,学完后还写了一本厚厚的日记。日记大都是把学毛著辅导材料的内容照抄一遍,其实自己并没有什么收益。后来我准备高考时,就只是一味埋头学习、复习功课了,至于什么马恩列斯、毛主义全都丢到脑后去了。今天来回答这些问题,开始觉得十分好笑,落笔时利索极了,笔没有千斤重,却好像只有鸡毛一般轻。可是一交卷,坐下来静静想想,不能不感到惭愧,大学生却连一本马克思的原著都没读过,丢死人了。
今后一定要加强马列主义的学习。
1981年9月2日
开学第二天,就被学校抓了“公差”,上完两节课,还要劳动一个多小时,分配给我们班的任务是扫地和除草。
一个暑假没回校,今天回来一看,原来只是刚伸出细腰嫩叶的野草,现在长得一尺多高了,可见这野草的生命力是极强的。夏衍在他的说明文《野草》中写道:“没有一个人将小草叫做大力士,但是祂的力量之大,的确世界无比。这种力量是一般人看不见的生命力。只要生命存在,这种力量就要显现。上面的石块丝毫不足以阻挡牠。”这话说的多好呀!是的,有谁会注意这些大自然的产物——小草呢?
说了如此多的废话,现在该言归正传了。劳动开始时,由于工具没到手,我们只好用手来拔草了。你别小看我们这双手,它虽然比不上锄头,但它立下的功劳可不小。很快,我们就拔了很多草,眼见着野草被我们亲手拔掉,心里不禁有些同情,它毕竟是有生命力的植物啊,可我们的手却破坏了它,让它暂时死去。我见到连小蚂蚁都在为它们松土呢!工具终于来了,我们三下五除二,就把这些野草铲除掉了——为了尽快能回家。
一场雨后,野草又会迅速生长。
第二天,第二节下课铃响了,生活委员通知马上去劳动。我闷闷不乐地拿了竹扫把,下楼来到昨天我们“战斗”过的地方,边走还边发牢骚。
来到劳动地点,才知道昨天我们没有扫水沟,因为我们以为扫水沟不是我们的任务,如果早知道,昨天一块把它们清理干净,就不会这么被动了。这两条水沟又脏又臭,污泥、树叶塞满了水沟,幸亏我们全组同学齐心合力,才在20分钟之内把它清理得干干净净。
我不得不承认,跟生活委员在一组最吃亏,因为他把最艰苦、最繁重的劳动任务都分给自己组的组员,我们跟着他完成最难的任务,生活委员嘛,劳动总是最积极的。
1981年9月3日
开学以来,今天第二次上英语课,任课老师再也不是过去那两个小老头了,而是邓老头的学生——一位中年男教师。他讲课比去年两位老师讲得稍微好些,而且上课老是提问,我很害怕上英语课。幸得老天保佑,他几次都没提问到我,真开心。
二年级英语是要考试的,真害怕考不及格,如果考不及格,无脸见爹娘是小事,更重要的是连毕业文凭也拿不到,还怎么当老师?所以今年我非得要搏一搏,为达到英语及格的目标而奋斗。
1981年9月9日(星期三)美玉——赠友人
这已经是过去的事情了,姑且称它为往事吧。
那是在一个夏天的早晨。
六月的芙蓉出水而开了,她们是那样惹人喜爱,她的美丽是有目共睹的,我真想和她长久的相伴,闻着她的花香。
这时,我认识了你——张玉琼。
玉琼,多好听的名字呀,洁白的美玉,寓意何等深长。
你没有漂亮的脸蛋,但两眼却像美玉般晶莹透亮;你没有少女苗条的身材,但却让我感觉稳重。
要知道,应该学会把心灵的美看得比形体的美更为珍贵。如果遇见一个美的心灵,纵然她在形体上不甚美观,也应该对她起爱慕之心,凭她来孕育最适宜使年轻人得意的道理。因此,当心灵美与形体美不能同时存在时,我愿意选择前者。
一年的接触、观察、分析、研究,我认定你可以成为我的挚友,于是我毫不犹豫,不管旁人的议论,依然和你交上了朋友。
你的心灵是那样美丽,就像洁白的美玉,为人诚实,从来没有歪点子,我信任你。
你讲起话来是那样有条有理,我佩服你。
你帮别人办事是那样热心,不辞辛苦,我感谢你!
我要用最美的词汇来赞美你,可我的水平实在太低,达不到我的目的,只好用这种形式表达我的一片深情。
让我们用思考的利剑刺破虚伪与盲从,用探求的脚步开拓人生的道路,愿我们的友谊长存,请君勿忘我!
写下以上文字,作为我俩认识一周年的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