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上世纪大学日记(连载)24.“路透社”透出的未全记,批评《苦恋》者不是艺术的朋友

(2021-04-21 00:41:27)
标签:

情感

文学

 上世纪大学日记(连载)24.“路透社”透出的未全记,批评《苦恋》者不是艺术的朋友

                    上世纪大学日记(连载)

     24.“路透社”透出的未全记,批评《苦恋》者不是艺术的朋友

198159日(星期六)

上午两节课考察了文学概论,两大道题做得我晕头转向,头昏眼花,手又酸又累。下午两节课又考舞剑,体育老师看人给分的,有些同学明明舞得乱七八糟,竟然得了90分。而我连续舞了三次,也就得了个86分。气人!

 

1981512日(星期二)

据路透社最新消息:我班的写作科代表正在研究小说的创作,班长和现代汉语科代表正在共同研究人性与爱情问题。

 

中午放学回家时,路透社向我秘密透露了这一消息。有些话不便写在日记里,反正我听了之后是目瞪口呆,既好笑又觉得我们班的情况太复杂,别看我们班的男同学不声不响,貌似老老实实的,其实鬼点子也不少。

 

又耳闻,我班的男高音歌唱家对他的同桌说:“我以后再也不敢跳交谊舞了。”

“为什么?”

“那些男同学说我和女同学跳舞是别有用心。”

你以为你不是用心别有?

 

1981513日(星期三)

逻辑课的老师宣布:这学期的逻辑课不考试,成绩主要看平时的作业。

听完后又喜又忧,喜的是不用考这门课,忧的是我的逻辑作业做得很不好,到时期末的分数肯定不理想。这不,走在回家的路上,还在和同学议论这事。

 

我说:“我觉得这样做不好,万一我的逻辑作业没做好,期末分数岂不是很低?”

“是嘛,有些同学抄别人的作业都抄到了90分。”张玉琼说。

其实,抄作业得来的90分,还没我自己独立思考做的60分好呢,不过既然老师有这样的规定,那有些人肯定会去抄一个高分回来,这样总评分就很高了,那我们这些独立思考的人岂不是很吃亏?

 

1981514日(星期四)

今早上完写作讲评课,老师把作文发回给我们,真没想到,我这篇说明文竟然得了95分,创造我开始写作文以来的最高纪录,也是读大学后作文获得最高分的一次,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了,因为写作课就要结束了。我所学的这么多课程中,我最重视的就是写作课。

今后没有写作课,我将自己练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1981516日(星期六)

下午又跑了一趟,回校过组织生活。组织委员读了关于“五讲四美”的通知,只用了不到5分钟就读完了,所读的内容我一句也没听到,只听了个标题。

 

组织委员于是到台下去和团支书商量事情,而后是团支书上台主持了,她讲了没几句话,就让我们小组讨论了。

 

忽听一个男高音说:“我们一二组的同学和你们三四组的同学等下进行排球比赛,你们敢不敢应战?”

我组的李薇大声回答:“敢!”

于是,男高音又说话了:“六男六女进行比赛,剩下的同学做后勤工作,比如打开水呀,对,还要洗衣服。”

 

我心里暗想:“想得挺美。”

双方制定出作战计划,他们就到排球场去了。

我们没心机看你们的排球比赛,我和汪晓湘离开了。

 

1981520日(星期三)

最近,文艺界对白桦同志的电影文学剧本《苦恋》进行了热烈的争论,但持反对意见的较多。

 

看了《解放军报》特约评论员的文章“四项基本原则不容违反——评电影文学剧本《苦恋》”,咋一看这个大标题,就下了一跳:“难道这剧本违反了四项基本原则?”带着这个疑问我一字一句地看下去,越看越气愤,通篇文章给白桦和《苦恋》扣了一顶又一顶的大帽子,诸如疯狂反对社会主义祖国,反对毛泽东同志,反对党的领导……等等,可是事实又不充分,叫人难以接受。如果按这位大评论家的观点,白桦同志足可以定为现行反革命,进监狱,甚至可以枪毙。可是更令人不解的是《解放军报》1981515日发表的“《苦恋》的问题和教训”一文,不但全盘否定了这一剧本,还指出,白桦同志在其它报刊杂志中,还发表了一些错误言论,我认为这种做法很不好,尽管《苦恋》是有错误(但不像某些人说的那么严重),也应该就《苦恋》评《苦恋》,不应该把这个问题扯到另外的问题上,这种揭老底的做法十分不妥。

 

粉碎“四人帮”已经快五年了,三中全会的精神、邓小平在第四届文代会上的讲话还犹在耳边,可是至今还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乱扣帽子,乱打棍子,给人小鞋穿,抓住别人的一两句话大批特批,令人气愤,中国的这种做法何时能改变?!

 

“批评是艺术的一个组成部分,批评家首先要有艺术家的眼睛,还要有在艺术中的大搏斗中弄得满身尘土、通身冒汗的艺术家的那种气质……批评家应该是广大读者群众在艺术上的成长、要求和创造热情的一个最理想的表达者,批评家应该是一种无情的声音,在万籁俱静的深夜里,在绞尽脑汁工作的时刻,这个声音就要求作家极其冷静地去选择、观察和衡量每一个形象,每一个字眼。批评家应该是艺术的朋友……”这是俄国作家托尔斯泰在《批评家应该是艺术的朋友》一文中所说的一段话,我认为非常正确。可是,我们的批评家是否真正成为艺术的朋友呢?这问题值得深思。

 1861

上世纪大学日记(连载)24.“路透社”透出的未全记,批评《苦恋》者不是艺术的朋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