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礼难,不送礼办事又难于上青天

标签:
情感 |
【题引】八项规定六条禁令整治四风,深得众心,对宦倌们极具威慑力!然而,礼尚往来的“礼”,从初生时起是不是就带了交易行为的基因呢?办事不送礼,人家就不给你“礼尚往来”,事不办!不送礼,办事难于上青天,要解决这难题,或许要从礼仪学的源头深思……
送礼这道难题,说的不是亲戚朋友之间的礼尚往来,而是为了办事,有求于掌握了公共权力而又不相识的人,送礼就成了一件极费踌躇、很伤脑筋的事情。
送礼到底难在哪里?过去穷,难在没钱买礼物;现在不穷了,有的已经达到小康、中产水准,甚至是富豪级人物,又难在不知送什么,怎么送才合适。尤其是当你送礼的对象是官员,那就更不好办了。送少了,怕人家说礼太薄,不帮你办事;送多了,又不知多到什么程度才好;送一般的食品、保健品、化妆品,怕人家不稀罕;直接送人民币,又怕人家担受贿的罪,不接受;往家里送,不知别人住在哪;往办公室送,又怕人家感到不方便……唉!难呀,真难!
既然那么难办,不送礼行不行呢?现实的教训又明摆着,不送不行,不送十有八九办不成事。尤其是当某件事有时间限制,过了这个村就没那个店时,还是得送,宁愿多此一举,也别误了大事。
个人送礼还会遇到这样一个难题,就是公款送礼(尤其是国有控股企业)把门槛提高了。那些大企业、超大型企业比小企业、个人更有财力,公款送礼的口子一开,礼品的档次不断升级换代,小礼品对于手握重权者来说已经不屑一顾。送礼收礼的情况一多,就成了常态,不送礼收礼的反而成了少数。这就推动了以权谋私、以权设槛的普遍化。能办的事,也拖一拖,等礼到了才办,或看礼的多少决定帮你帮到哪个程度;如果机会有限,需要竞争,那么谁送的礼多就把机会给谁。真正有实权的官员们收受贿赂到什么程度,我们平民百姓的想象力已经不够用。
而且送礼的人还有这种心理,如果你的礼物能送到相关倌人手中,说明你有能耐,跟倌人很熟,否则,谁敢收你的礼品呀,现在反腐倡廉抓的那么紧,倌人还怕你前脚送礼,后脚就把他告发了……
多年前,我所在的企业接待过一个国家某部副部长,是我负责接待的。除了吃好住好招待好之外,部长没再提什么要求,但他的警卫以部长夫人的名义提要求,要到天河城买国外名牌服装,一下子买了将近10套,刷走了好几万块钱!当时我心痛得快吐血,表面上还要装出心甘情愿的样子,那滋味、那感觉我永远忘不了!还有不少企业需要某某领导的题词,往往要通过秘书,秘书收了企业的钱,领导是不知道的,秘书有良心的话,收了钱让你拿到真的领导题词,没良心的秘书,可以让人模仿领导的字,让你花了钱还当冤大头。
有人说送礼不如送流汗(健身),送礼不如送健康,现在五花八门的礼品卡流行,无论什么形式什么礼物,反正都离不开“送礼”二字。
这种现实,不能不让人形成这样的观念:即使是合理合法合规矩的事,空着手也办不成;而不合规矩的事,送足了礼也可以办成。社会在进步,礼品的形式也千变万化,为了公司利益、地方利益和官员的个人利益,现在什么都敢送,什么都敢收。最近新闻曝光的一些贪官污吏,不明财产动不动就几千万,我想,其中大部分都是公款送的礼。在这种风气下,什么诚实工作,为人民服务,讲求信誉,平等待人、公平交易等做人的基本准则,已经被冲得土崩瓦解,荡然无存了。
送礼难,已经不是某个人面临的难题了。呜呼哀哉!这是不是中国的悲哀?!
(图片来自网络,顺致谢意 1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