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壮丽70年,我爱我的国#大义之人第七章尾声:岁月如歌迈步从头越一、二

(2019-09-06 13:53:49)
标签:

我的中国榜样

报告文学

#壮丽70年,我爱我的国#大义之人第七章尾声:岁月如歌迈步从头越一、二

               大义之人 第七章 尾声:岁月如歌迈步从头越     

                              一.福寿仙走向世界                              

如果翻开个中国古医科学典籍就不难发现,大凡有所成就的名医,就是从当一名识遍天下百草的药农开始自己的行医生涯的,神农尝遍神州百草,才有中国第一部古医药大典;明代李时珍走天下路,交天下友,找天下药,终于写出千古医学绝唱《本草纲目》,为中国乃至世界医学界留下了一部永恒的医学丰碑。

 

回眸中国传统医学的历史行程,一条虽然被岁月风尘淹没却仍旧清晰的行医成才之路向人们昭示,在浩瀚的华夏大地上,不论哪朝哪代,那些执着追求悬壶济世之术的草药郎中、国医圣手,大多循着一条药农之路走向生命的辉煌。

 

中国作为养生保健理论的起源国,有着五千年养生文化传统根基,因而,中国人对于营养保健品有着一种执着的信奉。曾几何时,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保健品热风起云涌,倾倒万千消费者。然而,大潮涌动,泥沙俱下,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对保健品行业造成强烈冲击。舆论批评,顾客怀疑,令保健品市场一落千丈,保健品行业陷入内外交困的境地!保健品企业由顶峰时期的3000多家锐减至300多家,甚至连一部分知名企业去也举步维艰。那么,中国的保健品是否无路可走?中国保健品能否东山再起、重铸辉煌,进而执掌国际保健品市场的牛耳?一系列问题摆在中国保健品行业人士面前。

 

福寿仙,一个家喻户晓的品牌,在短短的十年时间内,创造了中国保健品行业的一个奇迹,从贷款60万元起步,固定资产从零发展到上亿元,生产能力从年产值200万元发展到4亿元,而且始终保持着20%以上的速度不断向前发展。福寿仙曾荣获“全国食品工业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中国明星企业”、“模范纳税户”、“优秀高新技术企业”、“中国诚信示范企业”、“中国新经济十强著名企业”等光荣称号,“福寿仙”和“小精灵”先后荣获“全国消费者最喜爱的优秀产品”、“广东十大名牌保健品之冠”、“中国名牌产品”、“广州名牌产品”、“中国新经济十强著名产品”、“首届世界传统医学大会最高金杯奖“等多项大奖,产品不仅行销国内,而且开始走出国门。

 

张友生为国家做出的贡献,得到国家、省、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的肯定和褒奖,2005年被国家政府有关部门授予中国经营管理大师、中国商界风云人物、中国新经济十强著名人物、中国当代杰出企业家等最高荣誉。

                二.悬壶济世之梦

 张友生在羊城这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固然有很高的知名度,并已取得了不小的成功。他的公司在张友生的带领下以其出类拔萃的拳头产品福寿仙、小精灵纵横驰骋、大展雄风、迅速走红、行销日旺,资产由零增至上亿元,建成了现代化的企业。

 

就在这时,张友生已经将自己的睿眸透过2006年长城的垛口,展望人生更大的用武之地,更远的天空。

 

众所周知,中药诞生于中国,汉代便流传于东域,于是又名汉药。在历史上,中药如同汉族的文字一般源远流长。汉药在日本享有盛誉,千年不衰,像国宝那样被珍视。富有经济头脑又信奉拿来主义的日本人,在西方世界对化学合成药物副作用忧心忡忡的时候,加紧了对汉药的研制与生产。

 

一座又一座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现代化汉药厂在这岛国兴建起来,正当中国人对中药的科学性进行慢条斯理的研讨、对中西医如何结合进行喋喋不休的争论时,当野生药材资源却越来越稀少之际,日本人,已在中国成药加工手段的现代化方面实现了超越。

 

得意自负的日本人已开始制定目标,在一定年限内宣布全面超越,而后把中医中药改称为东医东药!

 

这是何等严峻的形势!面对中药这个国宝濒于泯失的险境,不禁令人忆及昔日国土之沦丧的惨痛!

 

既然重任在肩,何惧芒刺在背!

为了夺冠,为了推动中国医药行业能站在世界医药前列贡献一份力量,张友生已制定了中期及远期发展目标,尽管他知道这并非易事,而是需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需要有周密而扎实的措施;需要有整一代人的拼搏。但无论如何,张友生已把世界作为自己的活动舞台了,悬壶济世的梦在他脑海里萦绕着、实践着……

     (第六章提示有敏 感 词,无法发出)

#壮丽70年,我爱我的国#大义之人第七章尾声:岁月如歌迈步从头越一、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