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游英爱】3.不列颠博物馆,不颠簸白金汉宫

标签:
英爱游记 |
前言:当今人类科技、信息、交通的使然,地球仿佛是一个村了,飞机的翅膀、滚滚车轮、激浪的船桨,地球村的英伦一坊,随意就能一游了。城堡、塔桥、大笨钟、教堂,一座大学一座城、囊括着地球村多坊古物的博物馆,记录着这儿人类的过往;看今朝,上千岁月的温莎城堡仍有人居住,千年之久的家族私人农场牧羊犬仍在牧羊,阿黛尔小镇的茅草屋仍点缀着鲜花,吉尼斯啤酒浇出的五颜六色的房门仍敞亮着;童话世界里的小湖、小镇(“逃婚”)、巨人大堤、海岸悬崖、再现身的泰坦尼克号;爱尔兰血统统了美利坚三分之一的总统,路过香浓机场巧遇了特朗普乘坐着的空军一号……
2019/05/30
我们语言不通,博物馆内又没有任何中文标志,我以为,若是没有讲解,看博物馆就是白看。因为每个展品都是有故事的。
据介绍,大英博物馆(British

1753年,收藏家汉斯·斯隆爵士去世后,按照其遗嘱将遗留下来的71000件个人藏品及大批植物标本及书籍、手稿全部捐赠给国家。
博物馆在开放后,通过英国人在各地的各种活动攫取了大批珍贵藏品,早期的大英博物馆主要以自然历史标本为主,但也有大量文物、书籍,因此吸引了大批参观者。
其中东方艺术馆中的中国陈列室(中国馆)就占了好几个大厅,中国文物被大英博物馆视作最重要的收藏之一,总数多达23000余件,珍品如山。大英博物馆称古代中国藏品与古代希腊、埃及收藏一并为大英博物馆收藏的最重要最珍贵的人类文化遗产。大英博物馆中的展品从商周的青铜器,到唐宋的瓷器、明清的金玉制品,很多文物都是绝世珍藏,例如河北行唐县清凉寺壁画、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的唐代摹本、西周的康侯簋、唐代的殉葬三彩等等。







在大英博物馆里一眼万年,世界波谲云诡的演变历历呈现在眼前。每件藏品斑驳的裂痕下都是一段封尘的记忆,许多疑惑终究在博物馆的时光里找回答案。当下的我们正过着”快餐式”的生活,身边充斥着各色电子产物,机器能够给予的答案似乎不再需要我们反复推敲,这不是我们的选择,是一个时代的选择。而在博物馆,历史的不同截面反射出来的光芒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你会惊叹于古人灵巧的雕琢工艺,会折服于王者们的雄韬伟略——尽管这里的很多文物是掠夺而来,但文物本身的价值却不能低估。
白金汉宫外墙面是用石头料装饰。


白金汉宫前面的广场。广场中央竖立着维多利亚镀金雕像纪念碑,胜利女神金像站在高高的大理石台上,金光闪闪,女神脚下持棒的是“勇气”,拿着罗盘的是“智慧”,女神展翅欲飞,仿佛要从天而降。维多利亚女王像上的金色天使,代表皇室希望能再创造维多利亚时代的光辉。
这是工人,工业,制造业的代表。这是一位打铁匠,一手扶着狮子,一手拿着铁锤,一锤下去,火星四溅。身上穿的围裙是防火星的,来自新西兰的清风——雕塑上有英文字“新西兰的礼物”(用手机我查了才知道)。铜铸的,一次成型,一手材料,比博物馆美术馆的标牌还可靠。
古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一字千金,一字千钧,颠覆了很多历史。
那么远,运这么重的东西?这有什么稀奇,法国送美国的自由女神铜像,又大又重,还不是照样飘洋过海?
民以食为天。农民齐耳短发,很精神。这也是来自“新西兰的礼物”。
这两尊雕塑,正对着白金汉宫的大门。
这是半靠着狮子高举火炬的男子,火炬代表进步。
普罗米修斯盗火来人间是神话。
人类发明取火工具是实实在在的一大进步。
2012年伦敦残奥会火种传递仪式在特拉法尔加广场举行,因为这里太小了。白金汉宫广场就是一个雕塑群。
这是个手持橄榄枝的女子,橄榄枝,代表和平。
传说,大洪水退去后,大地一片荒芜。诺亚放出的鸽子衔回一根绿色的橄榄枝,说明大地复苏了,一切和平了。从此,橄榄枝成为“和平”的象征,鸽子成了“和平的使者”,简称“和平鸽”。
联合国徽章图案是两根橄榄枝托着地球,表示争取世界和平。
4座立像都有狮子陪伴,因为狮子是英国的标志。




所有雕像都精妙绝伦,堪称艺术家的杰作。
爱花的女子连皇家花园也无暇欣赏,禁卫军的换岗仪式也没赶上,皇家骑兵的帅小伙也没看到,匆匆拍了几张照片,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