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心手背都是肉天长地久咏苍凉

标签:
情感 |

为了写这篇文字,我特意搜狗了一下,原来“手心手背都是肉”这句话是越剧传统名剧《碧玉簪》中的经典唱段,是婆婆在劝慰媳妇李秀英原谅儿子王玉林过错的一段唱词。
媳妇大娘,我格心肝宝贝啊~
叫声媳妇我格肉
心肝肉啊呀宝贝肉
阿林是我格手心肉
媳妇大娘侬是我格手背肉
手心手背都是肉
老太婆舍勿得那两块肉
……
认识一个小姐姐,远在千里之外,最近因身体不适住院了,最后医生让她安了心脏支架——她远远没到需要安放支架的年龄!同为长女的我很痛惜,我知道她是累的。
小姐姐是整个家族中最漂亮的女子,也是最孝顺的那个,有好的工作也有好的再生家庭。当她父母年迈之际,照顾父母的责任自然就落到她这个长女身上。她每周好几次从江北到江南帮父母买菜做饭,然后再赶回自己的小家忙个不停,父母一有事,电话第一个打给她,陪父母看病也是家常便饭,父母住院时她更是日夜陪伴……10多年了,她的同学玩遍了中国和世界很多地方,她却很难得出门一次,同学聚会时大家都可以在外面过夜,唯独她不能也不敢,见见老同学匆忙吃餐饭就往回赶,生怕耄耋之年的父母会出什么状况……
试想想,她肩上的担子该有多重?没有钢铁般的意志绝对承受不了这样的责任和压力,为了年迈的父母,她几乎付出了自己的所有。有常识的人都知道,人在精神过度紧张、劳累过度和高压面前,免疫力是会下降的,疾病就会乘虚而入。
当她装了支架后,她的母亲整日哭哭啼啼,说:“我靠的就是她了!”这话真让人揪心啊!她母亲担心她的身体是次要的,最关心的是她病了,那个召之即来、来之能干的强有力的劳动力似乎就没有从前那么好指望了,小姐姐并不是独女,照顾甚至赡养父母的责任应该是所有子女应尽的义务,可是当父母的为何要把照顾父母的重任加载在一个人身上?难道长女就该多干活干好活,无私无畏地付出吗?难道长女就不需要心疼吗?
再说个身边的事例吧。同学Z,父母电话一来她就扑过去,父母病了她全身心投入到父母身上,一到下午5点多,她的先生就打电话来问:“今晚有饭吃吗?”她回答:“没有,你们自己搞掂”,于是儿子订快餐,老公呼朋唤友下餐厅,唯有她一人在劳累。只要父母一有事,她没空煮自己小家的饭,她家儿子和先生只能吃快餐。为了父母的健康舍弃自己和自己的小家的,恐怕只有我们这一代人中的有责任感、过分善良的女性才能做到。
中国老人不到万不得已是不愿意请保姆的,保姆哪有自己的女儿贴心?家里多个外人何等不自在?何况还要给保姆工钱(在城市当几年保姆可以回老家盖房了),保姆还分工清楚,做饭的保姆就不搞卫生,侍候月子的月嫂、带孩子的保姆就不做饭,女儿则是叫干什么就干什么,而且认真细致、体贴周到,女儿自己的小家算个啥?一切都要为年迈的父母让步,这世上哪有如此好用的“保姆”?当女儿的(尤其是长女)该有多辛苦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体会的。
在非独生子女家庭里,父母分给每个孩子的爱并不是均等的,甚至相差悬殊,而男尊女卑、重男轻女是中国的传统,从农村到城市都如此,男人和女人都意识到了这些不公平,只是我们要么沉默,要么麻木,甚至认为理所当然。
想到电视剧《都挺好》,剧中父母的重男轻女真是表现到了极致。为了大哥出国,明玉的母亲卖掉一间房;为了二哥结婚,母亲又买掉了她住的房间,根本不用问她;二哥要去旅游,母亲一给就是2000元,而明玉要买学习资料的30元母亲都不给……明玉母亲的理由是:“我们只负责养你到18岁,你以后还要嫁人,到老了我们也不需要你养。”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剧中的父亲苏大强最后不是对自己最不待见的女儿明玉说:“我后半生就靠你了,谁让你是我的女儿呢?”唉!并非所有的父母都值得歌颂,女人(母亲)何苦难为女人(女儿)?
有学者认为,传统伦理、法律、小农经济和土地所有制这四个因素塑造了中国传统的父权制宗族制度,在这种制度下,母亲在家族中基本上没有人权、财权、事权,更不用说女儿了。而在这种制度下,儿子和女儿比较起来,承担了四大功能:养老送终;获得承认;传宗接代和情感回馈。
具体到微观的、家庭的层面,重男轻女可以分为两种类型或者说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功利性重男轻女,认为男性比起女性更能为自己带来利益。另外一个层面是情结性重男轻女。最常见的两个情结亚型分别是面子性重男轻女和存在意义性重男轻女。
一些语言也会表现出重男轻女的思想。例如在中文里“妇人之见”指没见识的人的见解,“妇人之仁”指不顾全大局的仁慈,含有轻视女性才智的意思,还有嫁出去的女儿如泼出去的水,不知伤害了多少女性?!
而中国父母重男轻女多半是出于这样的考虑,女儿养大了是别人的,所以女儿不用读大学,没有好工作也无所谓,只要嫁个好男人即可,生活远远比电视剧要残酷得多,多少父母和兄弟不给女儿应有的家庭资源,还榨女儿的血汗;还有多少父母,家里有事的时候,找女儿出钱出力,家里没事的时候,逢人就夸儿子的好。现实中的重男轻女,不是一重一轻,而是一正一负。儿子是家里的宝,女儿是拿来奉献的。殊不知,父母年迈了,多少事情是让“泼出去的水”回来干啊!于是你的兄弟姐妹有诗和远方,你却只有眼前的苟且和一地鸡毛。
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人类和社会发展学教授凯瑟琳•孔戈尔(Catherine Conger)曾做过一项研究,发现65%的母亲和70%的父亲都承认自己更偏爱某一个孩子。而研究人员认为父母偏心的实际比率应该更高,因为在硏究过程中,父母们总是尽量掩饰自己的偏心。
明知道区别对待对孩子并不公平,甚至对每个孩子都存在负面影响,但父母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偏心,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据研究表明,父母一般:偏爱优秀基因携带者;偏爱弱势的那一个,这种弱势不一定是生理层面的,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只要你妈觉得你弱就可以;偏爱更像自己的一方。
即使罗列凿凿铁证,证据如山,但几乎没有父母会坦白这件事情。他们会狡辩道:“我绝对没有偏心,你们手心手背都是我的肉。”
是的,手心手背都是肉,但人心都是偏长的,就算手心手背都是肉,那五个指头还有长短呢,猪肉有里脊,有猪颈肉,有后腿前腿肉,有五花肉有全瘦肉,你爱吃哪块买哪块,你的子女也各有不同,父母偏心很正常,只是希望父母能公平些,一碗水端平,可以稍微倾斜点,不要把最不受宠的那一个当成劳动力,当成软柿子,无数事实表明,最不受宠的那一个往往是最善良最孝顺的那一个,你若是把那个“软柿子”捏扁了,她伤心了,还有谁去管你们?
科学家在研究中还发现,父母的偏爱是瞒不过孩子的眼睛。相信你的直觉,你感受到的偏心那绝对就是真的(我就特别相信我的直觉)。故此“手心手背都是肉”这话是非独父母说出来的最大的谎言,骗了非独家庭的女儿几十年。
唉,手心肉肥手背肉瘦,
哎,肥瘦不一有轻重,
最后我想说的是,亲爱的小姐姐,你的付出已经够多了,从现在开始先为自己活着,好好爱自己,忘掉眼前的苟且,你也可以有诗和远方!
(2019/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