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为自己容,春意千秋
“女为悦己者容”这句从古自今人人皆知的话说的是,女人为了那些喜欢自己的人梳妆打扮,是对爱慕自己的男性的一种回报。
这应是一种客观真理或现象,然而有人认为这是古人的认知错误所致。理据如下:
“女为悦己者容”最早来自春秋末期的一个故事,晋国人豫让曾经先后投靠在两家士大夫门下当门客,但都没有得到重用,最后投靠在智伯门下,受到厚待,对智伯十分感激。后来智伯被三家士大夫联合杀害,他的头盖骨还被赵襄子涂上漆制成了酒杯,豫让万分悲愤,说了一段话,翻译成今天的话大致是这样:
“一个有才干并且品德高尚的人,应该为了赏识自己的人,不惜献出生命,就好比一个女人,应该为喜欢她的人,做最美丽的装扮。智伯如此赏识我,我赔上性命也要为他报仇,这样我才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人们可能会有一种感觉,觉得说出“女为悦己者容”的古人一定对女性心理非常了解,因为“古话总是不会错的嘛”,但找到出处却发现,“女为悦己者容”只是一个也许连恋爱都没谈过的糙汉子对女人行为动机的判断罢了。
原来之所以出问题,是因为古人犯了心灵投射谬误,也就是说,一个人认为他自己看世界的观点反映了世界的真相。在这里,豫让觉得智伯赏识他,他想报答智伯,他看到女孩子打扮漂亮去见情郎,就觉得她们打扮自己一定也是为了报答别人的喜欢,而且觉得女孩子们应该就是这么想的。这个想法存在两个问题:
首先,经验告诉我们,女人假使要打扮,也只为自己喜欢的人。假如你的女神对你没意思,你再自作多情都没用。豫让在不理解女性心理的情况下就凭自己片面的猜测下结论,如今看来可不是科学负责的态度呀。
其次,当一个人受到知遇之恩产生感激之情是很自然的,但是当一个人被人爱恋,即使心存感激,也不一定产生爱情,豫让显然是把感激和爱情混为一谈了,而且还把未经验证的结论(女人为了报答喜欢自己的人而打扮)和其他的结论作类比。
引用以上这些理据,并非表示苟同。其偏颇之处有三:其一,以报知遇之恩的侠士是个男人不能理解女人为否定之据;其二,总体否定了女性对爱慕自己的男性不可能有任何回报或反映的人性具有的共性特征;其三,把流传千百年不衰的历史认同轻易给予主观否定。
说到底,女为悦己者容,是一种带有互爱互动的行为,当然,并不等于女人们只为悦己者容,女人应该是即使没有男人喜欢,自己照样“容”。情窦初开时,没有发现有异性爱自己,不是青春焕发般的“容”吗?!女人既为悦己者容,更为自己的美丽与自信容。
女性为自己容是根本,而为他人容是女性的善良和完美的体现。这都不矛盾,都无可厚非。没有女性为悦己者容和自己容,这人间哪来万象和谐,春意千秋?女性所代表的自爱和回馈他爱,才使人类这个带有兽性劣根性的江湖,不仅有冰雪的寒冷,更有春日的繁花似锦。
女为悦己者容,更为自己容,让大千世界春意千秋。 (1312)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