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埔古港
风云情怀
南下,南下,今日南下,在东山(尽管东山区已与越秀区合并多年,但依然习惯叫东山)老城区南下,上了广州大道,客村立交桥转东,车轮在宽广的新港东路开始加速转动,向东,向东,一直向东,“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心境好似云朵儿般舒卷而来。
古老的树影、老屋巷陌,石桥掩映着的水巷、深塘、水库般密布着的水面扬起的波纹,将今人带回了昔日的岭南水乡。




黄埔古港的音容笑貌跨过历史的云烟渐渐地呈现出来。
在这今人立“碑”的大榕树的岸边,对面一条可载人载车的庞大机动船调转过来,这里虽然已经看不到二百年前浩荡的河道港湾,然而面对水库状的一片水面,,在脑海里荡漾的依然是“夷船蚁泊”的景象,海外夷人们的船儿,风帆朵朵,飘进港来,东西方不同的货物,伴随着各色人种上岸下岸,不同的语言咏唱着中华大地与外夷交流的合唱曲。
这是数千年来孤静岭南突显的繁华,繁华的动力不是来自民族之本的中原,而是从不知晓的海湾以外的大海茫茫的不知所在处飘来了…… 
税馆的塑像,告诉今人黄埔古港为古老的中国开了征收海关税为国创收的先河,也开了中华物品流洋出海,利己利他,为人类的进步与发展造福的先河。马蹄声声碎,桨荡船如蚁。人们啊,从陆上的丝绸之路到海上的交融之旅,迈开的、敞开的是物质与人文的浩荡征程。



可惜,街边林立的食肆、现场制作的米粉档、每处古迹周边在建的楼宇,都在不断提示你,黄埔古港终究要失去历史的沉重感,而代之以古村城镇化的大趋势,可悲抑或可喜或者兼而有之?

这前行的浪声越来越高亢,尽管把这黄埔古港的先奏曲淹没了,隐藏了,而她的根依然健在、顽强,永远充满生机。因为,常人只知后来才有的黄埔军校所在的黄埔新港,改革开放后广东出现在惠东、珠海、湛江、南沙的一个又一个现代化的大港,不都是咏唱着黄埔古港敞开胸怀、兼容四海、人文合一的进行曲吗?

(20180528)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