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岛游记1.佛光山诉说着祥和宁静

标签:
游记 |
台 岛 游 记
序:高山深壑、苍茫广野、江流湖湧、汪洋孤岛,历史的巨轮一路辗来,几多腥风血雨、几多碰撞交集。人啊人,浪击飞舟承载起永不消逝的家国情怀;登峰临绝顶,地球腾跃起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里程。台湾岛的岁月流程,留下了“丛林法则”的遗恨,也留下了人类始终在走向文明的遗痕,哪怕只是点点滴滴……
1.佛光山诉说着祥和宁静
小时候老师对我们说,台湾人民生活在水 深 火 热之中,我们一定要j f台湾。一直对祖的宝岛台湾心存梦想,今年10月底,自己先办好通行证,旅行社还要办个入台证(祖国自己的领土,却搞得如此复杂)台湾之行终于成功。
行程:广州——高雄——台中嘉义——台北——香港——广州
10月27日,早7点多的航班,9点多抵达台湾高雄机场,几个小时经历了出境、入境的繁杂,在机场等待地陪时,兑换了新台币。
台湾上空的云彩,一朵朵像棉絮。
高雄机场停机坪。
见到地陪郑导时真的有点吃惊,国内的导游几乎都是清一色的年轻人,四十以上的都很少,而瘦高个的小郑绝对过了知天命之年。
和小郑聊着,她告诉我们在台湾,称呼司机不能叫“师傅”,而要叫司机大哥,因为“师傅”是在寺庙里的。
在台湾,女性也可以55岁退休,一次性拿100万新台币(相当于40多万人民币),大家基本不选这种方式,而是继续工作到65岁才退休。
34人的团队换台币也要时间的,终于人齐了,小郑带着我们上了台湾的旅游车,不去酒店,直接走行程了。
第一站来到了佛光山。
佛光山,1967年(民国56年),由当代高僧大德星云法师(国内都尊称为星云大师,据说有不少鸡汤文出自大师,很惭愧我没有完整读过大师著作)为提倡“人间佛教”之道,率领弟子一砖一瓦建立起来的,佛光山还设立了佛教大学,成为台湾信众最多、最富盛名的佛教圣地,是台湾最大的佛教道场。
佛光山其实分为佛光山和佛陀纪念馆。佛光山的佛教气息比较浓,有佛教圣地之感觉,也比较宏伟。而佛陀纪念馆商业气息比较浓厚,一进去里面就有一个很大的餐饮区域,提供各种素食、小吃,方便游客休息吃饭。佛陀纪念馆里面还有放3D的电影,介绍佛经和星云大师。
佛光山一边靠海,一边靠山,名曰菩提广场的广场很大,通往金身大佛的道路很宽敞,应该是四车道。
一座写着“佛光”二字的高塔矗立在海的这一边。
佛陀纪念馆坐西朝东,占地总面积一百余公顷,自安基至竣工,历经九年,光外观设计图便绘制了百余张,后经一再修改,成为现在除了主体建筑本馆外,更有所谓 “前有八塔,后有大佛,南有灵山,北有只园”的宏伟格局。主要建筑位于中轴线上,从东至西依序有礼敬大厅、八塔、万人照相台、菩提广场、本馆及佛光大佛 等,另外南有灵山,北有只园。
纪念馆前方有长、宽各一百公尺菩提广场,广场地坪铺设锈石、青斗石。广场两侧廊道,长各一百公尺,壁面浮雕二十二面佛陀行化图及二十二幅星云大师所书之赞佛偈。回廊外广场中有十八尊罗汉圆雕,其中除了佛陀十大弟子及《阿弥陀经》中与会的大阿罗汉外,另有大爱道、莲华、优婆先那三比丘尼尊者,及降龙、伏虎二罗汉。罗汉形象生动,或坐或立,或著袒右袈裟,或著交领广袖僧衣。广场前方的万人照相台,为长五十公尺、宽三十五公尺的大阶梯,共三十七阶,象征三十七道品。
菩提广场前方两侧设八座宝塔(两边各四座),代表八正道,名称分别为:一教、二众、三好、四给、五和、六度、七诫、八道。八塔形制相同,皆为方形七层楼阁式,高三十七公尺,钢筋混凝土结构,基座外饰黄砂岩,塔身外墙是晓理石,屋瓦为飞鸟瓦,栏杆为石材。
佛光山最突出的标志是金身接引大佛,从山下放生池开始,就有真人大小的镀金身佛像雕塑排列、接引,直到耀眼夺目的金身接引大佛跟前。大佛脚下台基上排列着一圈佛陀,大佛前的两侧也都排列着佛像雕塑,约有四五百座,气派庄严。大接引佛左手下垂作迎迓状,右手举至肩,掌心向前,手指向上,表示“接引上天”。佛像全身贴金,每与朝阳暮霞相映,即见金光万丈,耀眼夺目。大佛脚下台基上排列着一圈与其相貌姿态相同的佛陀,从山下放生池到大佛前的两侧,也都排列着大于真人作接引状的佛像雕塑,据统计共有480座,皆镀金身,气派宏伟庄严,到此有如投身佛国。佛光山的大接引佛是我见过的最有震慑之感的雕塑。
星云大师的信条:给人信心,给人欢喜,给人希望,给人方便。匆匆游览佛光山,深感进步要在心平气和中才能求得;人缘要在随善服务中才能培养;秋天不是季节,而是内心;生命不是躯体,而是心性。一切快乐,没有比祥和更为快乐;一切享受,没有比宁静更为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