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游记】6. 和贵楼航行着中华诺亚方舟

标签:
游记杂谈 |

游毕怀远楼,来到和贵楼。
一奇因为他是已知所有福建土楼里个头最高的方楼,这是一座5层的方楼,因建在山坡下,所以当地人称为“山脚楼”。它建于1732年,也就是清朝雍正十年,楼高21.5米,建筑面积6450平方米。楼高五层,21.5米,别小看这个数字,这是个“世界之最”,也就是说和贵楼是已知的所有福建土楼里个头最高的方楼,此为一奇。

二奇是因为他是建在沼泽地上的土楼,整座楼像一艘大船停泊在沼泽地上,虽历经200多年仍坚固稳定,巍然屹立。和贵楼每层有28个房间,共有140个房间。楼正中开一个大门,东西南北四方各有楼梯上下。


它建于清雍正十年(1732年),据说当初选址建楼,开始并未发现这是块沼泽地,楼建了一层,忽然整层楼像沉船一样,慢慢下沉到了烂地里,建楼的简姓族人无可奈何,只好在下沉的楼墙上打了100多立方米的排桩,他们觉得地基这下牢固了,就从头开始夯墙,建起了一座五层高的方楼。他们似乎很有把握,从不担心大楼会倾斜或者下沉,果然两百多年来,和贵楼固若金汤,风雨不动安如山。
土楼墙体高度比在200多年前就达到13:1,具有突出的建筑成就和极高的建筑技术研究价值。
三奇是因为楼内有二口被人称为“阴阳井”的水井,相距不过十八米,井水水位均高出地面,左边那口井,清亮如镜,水质甜美,井中几条红鲤鱼翩翩游动,有如精;而右边那口井却混浊发黄,污秽不堪,完全不能饮用。这是由于两口井材料构造的不同造成的奇特景观。由于沼泽地浅层是腐烂的沼泽水,而深层是可饮用的地下水。所以在设计时都将两口井打到了地下水层。但由于清水井是由水泥砌成,而浊水井是由小圆石堆砌而成。这就导致了清水井壁缝隙较少,而浊水井壁缝隙较大。而两口井在通过沼泽水层时大量沼泽水渗入浊水井,导致其浑浊有毒,而清水井却没有太多渗入,所以可以饮用。
四奇是因为和贵楼结构是楼包厝、厝包楼的特征。“厝包楼子不悉,楼包厝儿会富”。这是当地一句谚语,简次屏深知其中的蕴意。他在楼的门外用单层的厝包围成11米深的前院,方楼内又包了一座单层的学堂,学堂前建成一围廊,形成中心天井,天井用卵石铺就。这种厝包楼、楼包厝的奇特建构,所映了土楼子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子孙后代的祈望。
和贵楼大门正面有一座“笔架山”,山尖是简氏族人用畚箕担土一担一担堆积而成的,历时三年,他们认为这样可使楼里人丁兴旺,人才辈出。几百年来,和贵楼像一位历史老人,向人们诉说着先民卓越的智慧和一个家族的兴盛故事。而今,随着土楼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巧夺天工的建筑艺术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和贵楼也将为更多人所青睐。
站在和贵楼前,仰望这庞然大物,感觉到一种无形的压力:自己是多么的渺小,而和贵楼则是那样的高大与雄伟。
和贵楼历经270多年的风雨洗礼,尽管现在土楼后墙凹进1.3米,前墙凸出,前墙左右凹进,石基变得高低不一致,而且四面土墙都出现裂缝,楼外围排水沟冒出泥土浆,但它依然巍峨屹立,坚固无比。它就像一位时间老人,向人们诉说着先民超然的智慧之光和一个家族的兴盛历史。几乎每一座土楼都有一个吉利祥和的名字,读书人出身的简次屏,把方楼取名为“和贵楼”,集中表现了他的向往与追求。

这些隽永深远的藏头嵌字联,构成了简氏传统族训的核心,高度概括了他们家族的传统文化心理,对后人起着灌输、训诫、警策的作用,形成土楼内部独特的文化氛围,也说明了简次屏渴望子孙“读圣贤书”的良好愿望和重教兴学的精神风尚。其裔孙简逢泰在他的影响下,自幼聪明好学,12岁中秀才。当时小逢泰骑在父亲的肩上来到考堂,主考官(广东人)看他还是个小毛孩,便嘲讽地说:“福建来了只给蜻蜓”,小逢泰看到主考官脚上穿着黑色的官鞋,便脱口回曰:“广东出了个黑脚驴”。几年后,小逢泰进京赴考得进士,官至“两广分巡道”。兵部尚书还送给他一块“进士”匾,现匾悬挂在和贵楼里。
传说有一次简逢泰参加府试时迟到了。主考官不让进,简逢泰随口吟出一句:“风柜扇谷有在先河水淘沙重在后。”主考官拱礼让他进了考场。
历史上,和贵楼住的都有较有钱的人家,因此和贵楼常常成为劫抢、袭击的对象。著名的有两次,一次是1864年太平天国陷落后,侍王李世贤率太平军余部攻克漳州,劫富济贫,和贵楼也未能幸免。楼内房子被烧了一大半,外墙有的墙体也严重烧裂,直到第三年才重新修建,恢复原貌。
另一次是1939年,南靖著名的民团头目张河山,带一帮人马要烧和贵楼。当他们看到楼仙悬挂着国民政府主席林森的版匾,知道惹不得,便放弃烧楼的念头……
看毕和贵楼,路边的一座圆形土楼又吸引了我们的目光——这不是景点,土楼门口站着坐着几个老妪,她们在吆喝:“10块钱带你们看看最老的土楼”,于是我们给钱进去了,讲解员是个老太太,她的闽式国语听得不是很清楚,解说了几句,还会帮我们合影——虽然水平不咋的,让我们自己上楼参观。
游览了几座不同风格的土楼,深有感触:福建土楼这些东方古城堡,外形结构独特,从空中看如天女散花,从地面看,如地上冒出的一朵朵蘑菇,蔚为壮观。
它们外表朴素却深有内涵,奇特的八卦布局,具有抗震、防风、防盗、防匪、防火、排烟等功能。


因地制宜,依地势而建,有人说“土楼是原始的生态型的绿色建筑”。冬暖夏凉,就地取材,循环利用,以最原始的形态全面体现了人们今天所追求的绿色建筑的“最新理念与最高境界”。
以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水”理念,以“圆”形示意团圆、团结,既适合聚族而居,又有利于宗族观念和族群文化的传承与教育,揉进了人文因素,堪称“天、地、人”三方结合的缩影和典范。

《你的样子》罗大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