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优雅的气质远胜于的美貌
所谓气质,是中国哲学术语,指人的生理、心理等素质,是相当稳定的个性特点。也指人的风度;模样。最早源自于宋朝理学家,用来指称人类先天的不同禀赋。这是宋明理学很重要的探讨课题,张载认为,因为人类的天生禀赋(气)不同,使得人类在出生时有不同的个性,但是这些不同的个性都可能因为后天的修养与阅读而所有改变(变化气质)。
冬去春来,万物复苏,春走过夏已至。
春天,让人听着就觉着舒服的季节。在这个季节里,世界各处的生命缓慢孕育着;一切的晦暗不明似乎都能逐渐明朗。
我们,也该从这个季节开始,为自己寻找到新的自己,心的愿景。
也许你会说,这个春天开始,我想有一份独特的、迷人的气质;这个春天开始,我想好好“修炼”一份女人应有的气质。
不记得谁说的:“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读过的书,走过的路,还有你爱过的人。”
气质,是一种由内心散发出的吸引力和气息,一个人有气质,就好像拥有了美好的生命四季。
漂亮是表面的,是第一眼的吸引和好奇;而气质是内在的,是文化和品味做底蕴,是时光赋予的珍贵品质。
人最大的名片是你的气质。
曾国藩说:“人之气质,本难改变,唯读书则可以变其气质。”
人一生很短,有时穷尽一生之力也所获寥寥。读书可以“变化气质”,正因为书可以扩展一个人的生命履历。
好书都是作者的生命体验,如果我们用心进入,也可以得到相同的精神体悟。“读书明理”,这句话没错。
人与禽兽,食色性也,差异其实很小。人人都有外在但并非人人都有气质。
“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
《红楼梦》里的十二金钗,个个艳绝。“气质”这个词,曹雪芹却只给了妙玉。并不是林黛玉、薛宝钗这些人够不上气质,而是妙玉最能体现气质之为物。
根据刘心武先生统计,在她登场的那一回,她也就说了十二句话,然而已经道尽了她的气质:
饮茶,她说:“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骡了”,冲茶的水,她一定要用梅花上收的雪水,还敢骂黛玉是个“大俗人”。
论家世、论艳丽,妙玉比不上贾府里的小姐们;可是不论宝玉、黛玉还是湘云,都对她青眼有加——她散发出的,是自然不做作的气质。
气质看不见,但一举手,一投足,一张嘴,无不投影出来。
所有的经历,都是人生旅途中的足迹,都是生命过程,在时光的历练中,雕刻出迷人的光彩。
你走过的路,你喜欢过的人,都会留下让自己变得优秀的印记。
你所要做的就是,把岁月变成诗篇和画卷。
有了气质,那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至善至美,宛如水中望月,云边探竹,顾盼生辉,动人心怀。
读书,让你拥有一份书卷之气;修养,让你有一种娴静之气;阅历,让你变得从容和淡定;岁月,让你变得自信和独立。
故,女人优雅的气质远胜于美貌。想像秦怡、杨丽萍那样优雅到老,需要一种怎样的历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