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病房故事

(2016-09-12 21:32:23)
标签:

住院记实

病房故事

        病 房 故 事


         两个多月来,我不是在医院就是在去医院的路上!老妈731日出院后,连着两周,每周都要看西医和中医各一次。


       8
19日周五下午,老妈在出院两周后,因为“慢性心功能不全急性加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肺部感染”再次住院。
       
仅剩一间四人房,这是由三人病房改成的四人病房,房间自然狭窄很多,病床编号为67298床。只剩下一张床位,老妈住6床。


  今天是住院第四天,每天到医院报到,陪床,记录下病房病人的故事。
      8
床阿姨82岁了,河北人。体力精神相当好,如果不是穿着病号服,你根本看不出她是病号。如果她不说已经中风两次了,你也看不出她是中风病人。


   
退休前在电信局工作,待遇相当好,经常签字领钱,拿到什么钱是不知道的,钱入袋才是自己的。


       
阿姨很坚强,还能独立做事,从不想着依赖人,每天早上带饭到医院,中午自己拿着饭盒去微波炉叮一下。她的经验是,心态很重要,还要会自我保护。当时中风时,就好像打开汽水,汽水往瓶盖上冲,也就是血往头上涌,好像要爆炸,她用手按住头部疼痛的地方,这样是为了防止血继续冲向更大范围……

 她的老伴以前拿了她的钱帮她开户炒股,也赚了不少钱,股市不行时,老伴把钱全部转到他自己的账号了,阿姨的账号空空如也!

病房故事

      每天安静地打点滴,打完点滴就和同房的病人聊天,快乐无比!


       
住院期间,她老伴来看过她,她还有一儿子,儿子对她还不错,但媳妇很坏,整天图她的钱,她帮他们带大了孙子,但她住院十多天,媳妇从来没来看过她。所以,孩子也是靠不住的,只有靠自己,等她干不动的时候,再请保姆。

 

  7号床是一位90岁的老太太,看上去还不到80呢!因为摔伤而入院。能吃能睡(只是昨晚因为疼痛整晚没睡,今天骨科医生来会诊了),满口假牙,说一口流利粤语,医生看病时,要找一个懂粤语的护士来翻译成国语,有时找不到人时,我就成了翻译家


      
老太太生有6个儿子,夭折了一个,这5个儿子又生了5个孙子——她家就是生男孩的命呀!每天只有一个儿子儿媳或孙子孙媳来送一次汤水,印象中,五个儿子只有两个儿子和一个孙子来看过她,她的三餐都在医院食堂订饭,订饭阿姨习惯性地在老太太的抽屉拿饭钱。

病房故事

   这个90岁的老太太因为儿子不能天天到医院,于是请了护工,每天100块,护工陪她去做检查,帮她在病房门口取订好的饭菜。


      
发现一个奇怪现象,她的亲人来看她时,都是女人在病床前问寒问暖,问她要喝什么汤水,而男人却坐在凳子上玩手机!中国女性的伟大和细腻体现在点点滴滴上!

 

 老妈是这个病房最年轻的一个。一日三餐都要送,打点滴必须全程陪护,饭后吃的药——口服液要帮她用剪刀撬开盖子,用粗点的吸管才能把口服液吸进嘴里,原配的小吸管老妈无力用它吸出药液;冠心丹参滴丸要剪开小药袋,把药丸倒入她手心;雾化治疗要注意掌握时间,吸完一种药要把另一种加进管子里;打点滴来留意吊瓶的进度,快滴完就要提前按铃叫护士换瓶……每天中午几乎都是1点左右才能离开医院。如果老妈晚餐要喝粥就煲粥,4点半出门送晚饭,如果老妈不喝粥,就拐一个大弯到“虾饺妹”买老妈爱吃的虾饺或其它点心、粉面,再送到医院。待老妈吃完晚餐后,重复中午的吃药程序,之后在医院走廊散步,最后协助老妈抹身(由于留针,不能湿水)……直到晚上8点左右才能离开医院,回到家胡乱煮点东西安慰下自己已经饥肠辘辘的肚子。

 

  82229床来了个新病人,坐着轮椅(是在轮椅上大小便的),老公及四五个儿子陪同,蜂拥而至,浩浩荡荡,听口音就是潮汕人。其中一个儿子立马给护工塞了100块,真的是有钱能使鬼推磨啊!于是这个护工来她的病床前好几次,让她叫老公和儿子都回去,所有的都交给她办,她可以陪病人做检查,喂饭,帮病人洗澡,所有事都交给我,你们放心好了!别的护工都是病人按铃或大叫才到的,可见小费的作用何其大也!

病房故事

 

 29床只有62岁(老妈的年龄由最小退居倒数第二),不知有多少个儿子,但有10个孙子。等她安顿好后,她老公坐在床边的凳子上陪着她,护工让他回去他都不走,说要把所有手续办好,检查单开好才能离开。可算是中国好男人。

 

果然是普宁人,老妈于是说年轻时在普宁工作过好几年,她们就鸡同鸭讲了,客家普通话和潮汕国语互相碰撞,我又在一旁复述兼翻译。
   
       8
239点,29床的两个儿子来到病房,跟病房里的每个人点头打招呼,知道他妈妈由护工推着去做检查了,问清检查室的楼层,估计就奔检查室陪伴去了。潮汕人传统的家庭观念以及对内一致团结的精神一直是国人津津乐道的。

 9点半,护工推着29床回来了,后面跟着她老公及4个儿子,病房没地方坐,他们5人占据了走廊的一排凳子,好壮观!

 接近下班时分,29床的4个男人坐满了我们这间病房,另外一个去买午餐。

 

 科主任推着一个小工作台,上面放着手提电脑,带着一帮医务人员来查房了(每个新来的病人,科主任都会来查房,和下属分析病人的病情,提出治疗方案),这回看的是29床。分析了病情之后,建议做动脉造影……

病房故事

 

 查房完毕,29床的男人家属们大都离开了,剩下一个帅哥陪着病人,不一会,主治医生来了,用电话召回29床的其他男人,说是要签字。

 

 后来才知道,29床的家属有她的老公,弟弟,姐夫和儿子,可谓一人住院整个家族都倾巢出动了。

 

 老妈昨晚又觉得痰堵,焦虑不安睡不着觉,在病房外的走廊走来走去。昨天科主任查房时,对主治医生说老妈的状况还是上呼吸道的问题,一定要用多西环素或左氧氟沙星这类抗生素。

病房故事

 

 结果今天的点滴多了左氧氟沙星,我们不愿意打(上月住院打了一个星期,老妈的腿都发软了),去找主治医生,原来主治医生确实是听主任的话,如果他不开,主任会怪罪他,我让他说是家属不同意打的,要我签字都可以,他这才把左氧氟沙星停掉了。

 

 下午再到医院送晚饭时,发现29床的床铺收拾得整整齐齐,枕头也不见了,问90岁的老太太,得知她去做检查了。老妈说29床的老公被医生召回后表情很凝重,负担很重。我没告诉老妈的是,上月她住院时,主治医生也建议我们要给老妈做冠状动脉造影,打麻药,在手臂上割开一个口子,插一根管子到动脉血管了,看看动脉血管堵塞的程度,我们没同意做。估计29床是做造影去了。

 

 一直都在追问痰培养的结果,下午主治医生终于告诉我,结果出来了,确实是真菌感染,至于是肺部还是口腔不得而知。前一次陪老妈看病时,主治医生就说痰培养看出由真菌感染,对很多药物都有耐药性,建议老妈打抗真菌的针剂,但这种针剂对肝肾的损伤较大。老妈担心化验结果有误,因为上次的标本物放在洗手间好长时间才送去的。所以这次住院,主治医生立马开了当晚和第二天早上第一口标本共化验两次的单子,看来检查结果不会有误。

 

 把买给老妈的晚餐盐焗鹌鹑蛋、五谷杂粮糕等给了一点90岁的老太太吃,其中鹌鹑蛋是剥壳后送到她床前的,她说很好吃,这边的饭很难吃,每次都是吃几口就丢了,并叫我明天买五谷杂粮糕和萝卜糕给她,她就不订这里的晚饭了。我答应了。

 夜幕下从医院出来,医院后门老年人在跳广场舞,由于灯光太暗,鬼影幢幢……

病房故事

病房故事

 

 824 29床还是空空如也,他的家属一进病房,就用潮式普通话跟大家说早上好,说他姐姐等会就从ICU出来了,但直到中午也不见病人的影子,在走廊听到她的主治医生说要下午三点后才能出ICU,估计又出了什么状况。

 

 老爸来送早餐。老妈吃早餐时,我去医生办公室,得知要打的那种抗真菌的针剂为两性霉素B,医生在做痰培养时同时做了药敏实验,老妈的真菌感染只适用这种针剂,主治医生强调等科主任查房后再决定是否要打这种针,如果要打,每两天必须抽血检验,看看对肝肾的影响怎样。

 

马上回到病房门口用手机找度娘:

两性霉素b
性状:本品为黄色或橙黄色粉末。
适应症

 本品适用于敏感真菌所致的深部真菌感染且病情呈进行性发展者,如败血症、心内膜炎、脑膜炎(隐球菌及其它真菌)、腹腔感染(包括与透析相关者)、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和眼内炎等。

       
不良反应
       1.静滴过程中或静滴后发生寒颤、高热、严重头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有时可出现血压下降、眩晕等。
       2
.几乎所有患者在疗程中均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尿中可出现红细胞、白细胞、蛋白和管型、血尿素氮和肌酐增高,肌酐清除率降低,也可引起肾小管性酸中毒。
       3
.低钾血症,由于尿中排出大量钾离子所致。
       4
.血液系统毒性反应有正常红细胞性贫血,偶可有白细胞或血小板减少。
       5
.肝毒性,较少见,可致肝细胞坏死,急性肝功能衰竭亦有发生。
       6
.心血管系统反应如静滴过快时可引起心室颤动或心脏骤停。此外本品所致的电解质紊乱亦可导致心律失常的发生。本品静滴时易发生血栓性静脉炎。
       7
.神经系统毒性反应,鞘内注射本品可引起严重头痛、发热、呕吐、颈项强直、下肢疼痛及尿潴留等,严重者可发生下肢截瘫等。
       8
.过敏性休克、皮疹等变态反应偶有发生。

       
禁忌:对本品过敏及严重肝病的患者禁用。

       
注意事项
       1
本品毒性大,不良反应多见,但它又是治疗危重深部真菌感染的唯一有效药物,选用本品时必须权衡利弊后作出决定。
    …… ……

把手机给老爸看,我的内心已作出决定:不打,老妈的体质、耐力及心里因素都承受不了这样的重创。

老爸看完后说:等科主任会诊后再说吧。

我说:科主任肯定会叫你打,我们先来决定打还是不打。

老爸说:不打。

 

 10点半以后,主治医生来告诉我,科主任还是建议要打,可以先打5毫克,如果受不了就停下,如果要打,必须在颈部下方打麻药,开个小口子,打点滴。在我的阅历中,凡是涉及到打麻药的,无论大小,都是手术,我不愿意“任人宰割”。

 于是把我的决定告知医生:我妈承受不了,不打了,病况严重时再说吧。

 医生说,不打就出院回家调理。

 正中下怀,最后决定明天打完今天的通血管、抗病毒之类的药后出院。

 病房故事


 今天,8号床在老伴和儿子的陪同下出院了;29号床下午从ICU出来后,换了病房。

 825,给老妈送早餐,昨天就和主治医生商量过,今天打完点滴就可以出院。

 主任来查房,发现老妈打点滴的吊牌上没有两性霉素B,嘟嚷着:“昨天叫他换上两性霉素B他不换,到时有问题就麻烦了。”于是也懒得看我老妈了,直接到隔壁的病房查房去了。我还挺好心地跑到隔壁病房,对主任说是我不同意让老妈打两性霉素B的,主任不理睬我。

 

11点打完点滴,等到要出院时,主治医生才发现入院时做的胸部CT没让我拿回老妈的单位批,这才把申请表交给我,上午的下班时间已到,我只好先把老妈送回家,下午要先到医院盖章,再到老妈单位的医务所签字盖章,再到办公室盖章,才能回到医院结账——交个钱都不容易啊!

做个胸部CT,跑了三处盖了三个章!下午冒着毒日跑步盖章……

病房故事

 

一眨眼老妈又住了6天医院,今天病房里只剩下那个90岁的老人家了,离开医院时我对她说:“您也早点出院吧,医院住久了人都会傻的。”你看看,只要一住院,天天量血压,量体温,一会扎手指,一会抽血,还要跑来跑去做各种化验检查,不把你的钱折腾得差不多了不罢休,所以我早就下定决心,不到万不得已,绝对不住院。

 

病房里的故事,是人生、亲情、人性的生动影像。与病房为伍,驱之难离,则是人生里程的最终冲刺。有孝顺儿女、子孙的,能得到多一份温暖。能雇佣到看护的则多一份安慰。生命不息,自立更生不止的心情畅然……人成不了仙,每个人都会在最后病房的时光演绎最终的故事。只是面对病态人生,应以常态对待,这样才有可能战胜病态。

 

病房里的夕阳,战胜病态也不过是几度夕阳红了。然而,几度夕阳红虽短暂,还是要让晚霞红遍心灵间!

                               2016.8.19---8.25断断续续写于病床陪护中


 《后会无期》夜色钢琴...赵海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