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漫记】官渡古镇:唐时窝洞宋时“官”
去年11月8日一早坐31路车匆匆奔官渡古镇而去,潜意识里纵横着大败曹军的官渡之战。
走进昆明东郊的官渡古镇,大脑才彻底清醒了,这与三国时期脍炙人口的官渡战例不沾边儿,不禁感叹道:
秦时明月汉时关,唐时窝洞宋时“官”。
官船栓绳岸为渡,明清岁月商旅欢。
走进这儿,看不到滇池的影儿,也看不见船儿的身影,古街巷的面容,时不时笑绽出塔寺、庙宇,似乎在倾诉着人文演绎过程中宗教、儒学、征战已消逝了的往昔情怀。
这儿本是大自然造就的一处渔村。紧靠滇池岸边,那时滇池的面积、容水的能量不知比今日强大多少倍。唐时的小渔村,螺蛳壳都堆积如山,人们把滇池中的螺蛳打捞起来,把里边的肉掏出来吃了,壳却堆积在池的岸边,见形而得名,名曰:窝洞。
微观之,就似螺蛳壳的洞;宏观之,就是浩大滇池高山湖泊中藏储着可供人饱腹的螺蛳的一个大窝。
人类的生存与延续是多么需要这类似的“窝洞”啊!唐朝时这儿就这样珍爱并享受这裹腹的窝洞。
到了宋代,驻守“鄯阐”的演习高生世,乘舟到这儿游玩,把船绳在岸边,便把窝洞更名为“官渡”了,并把这儿划为自个儿直接管辖的治所,在窝洞置县治,并修建了城池。


当年,走进官渡,只见一望无际的滇池水清波荡漾,鸥戏鱼肥;浩瀚的天空中云展云舒,变换无穷。湖边芦苇丛中嬉戏着成群的野鸟,螺峰山百株柏树依山脚层叠至山顶,碧绿层叠。寺庙里的钟罄之声和书院里朗朗读书声透过朝云暮雨悠悠飘来;高耸的密檐塔和金刚塔直指苍穹,犹如神人大师挥动大笔,赞美天地,祝福人间。岸边大片杏树林中,牧童捉迷藏,玩游戏,充满稚气的欢快;游客赋诗、饮酒,对奕作乐,笛韵悠扬。街市上车来人往,人头攒动,每逢庙会期间,不仅市区居民前来参加庙会,邻县居民也蜂拥而至。五谷寺西旁草坪空地上,人山人海,热闹异常,远非当时一般市集所能比拟。入夜,渡口灯塔上升起一串明亮的红色灯笼,引领官船渔舟徐徐驶来;月明时节,云台宫倒影于常年水清如镜的水池中,清风拂过,宫影荡漾;金刚桥上,偶尔传来金刚窃窃私语。
今天,在金刚宝座塔、妙湛寺、孔庙、武庙、赐书堂、观音寺前徘徊,已经见不到螺蛳壳最本份的身影了。





人文在官们的牵引下,留下的是众多的信仰与神话,是高大上的升级云端。人与自然的相依恋情愈走愈远了。




因为来得早,很多档口没有开门,逛完一圈出来,古镇就成了商品一条街——全国很多古镇的命运不过如此,少了人文的宁静,多了商业的喧哗。


“官渡古镇”,大自然会不会在某一天突发神力,将尊敬的您回归窝洞呢?




这些街边的楼房,让我想起了西藏,可能是因为官渡是藏传佛教进入昆明地区的登陆地的缘故吧!
【云南漫记】李氏憨粑粑:松软香甜
昆明官渡粑粑是云南昆明地区的特色小吃,比较有名的官渡粑粑是李氏憨粑粑,是正宗的官渡粑粑。李氏憨粑粑经营品种:糊麻花生、豆沙粑粑、酥子粑粑、瓜子花生、豆米粑粑、高粱粑粑、包谷粑粑、光粑粑、荞面粑粑、玫瑰花糊麻、茉莉花花生等。



官渡粑粑是昆明官渡的地方特产,用面食烘制而成,粑粑内含芝麻、花生、核桃等磨细果仁与白糖混合为馅,松软香甜,十分可口快意。2.5元一个,足可以吃饱。李氏憨粑粑,实惠好吃,值得一试。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