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漫记】大理喜洲粑粑 白族三道茶
去年11月7日,从银饰中心出来,等着看白族三道茶表演,站在路边,发现喜洲粑粑的招牌……
喜洲粑粑是大理一种特色小吃,又名破酥,是一种色、香、味均佳的麦面烤饼,因出自大理市喜洲镇而得名。口味有甜、咸两种。
喜洲粑粑制做时用上下两层炭火,上层炭火为猛火,下层炭火为文火。在做好的面胚上刷上猪油之后入锅烘焙,在烤制过程中繁复刷几次油脂,烤香直至烤酥。喜洲粑粑外皮香酥而内在绵软,倍受人们喜爱,且层次分明,宛若苍山十九峰十八溪,实为美色可餐。
小麦粉是喜洲粑粑的主要原料,发面相当讲究,要加适量上碱,揉透,再用精油分层,撒上葱花、花椒、食盐为咸味;加火腿、肉丁、油渣、红糖包心为甜味。
做成圆形小饼后,一次6个,咸甜各半,整齐地摆在一块圆形砧板上,再用油刷在饼子朝上的一面刷上一层香油,然后放入油锅中烘烤。
大约十分钟后,一锅黄灿灿、香喷喷、又酥又脆的“破酥”出锅了。
终于忍不住,花了10元(真的很贵)买了一个甜的喜洲粑粑。入口酥脆,软香,甜而不腻,颠覆我不在路边站着吃东西的习惯。
之后看白族歌舞表演。实际上就是几个节目,时长20分钟,期间有白族金花为你端上三道茶。
三道茶是白族用普洱茶乡所产之茶冲泡出“一苦二甜三回味”的待客茶,逢年过节,生辰寿诞、男婚女嫁、亲友造访家家户户都会饮三道茶。白族用三道待客茶,白族语叫“绍道兆”,白族三道茶,是一种宾主抒发感情,祝愿美好,富有趣味性的一种饮茶方式。
第一道茶虽香,却也够苦,白族称之为“清苦之茶”,它寓意做人的道理:“要立业,就要先吃苦。”
喝完第一道茶后,主人会在小砂罐中重新烤茶置水,或用留在砂罐内的第一道重新加水煮沸,与此同时,将盛器牛眼睛盅换成小碗或普通杯子,内中放上红糖和核桃肉,冲茶至八分满时,敬予客人。此道茶甜中带香,苦尽甜来,白族人称这第二道为甜茶或糖茶,它寓意“人生在世,做什么事,只要吃得了苦,才会有甜香来。”
第三道茶是回味茶,主人先将一匙蜂蜜、少许姜片、三五粒花椒放人杯、碗中,再冲上沸腾的茶水,容量多以半杯半碗为度。客人接过茶杯时,一边晃动茶杯,使茶汤和佐料均匀混合,一边趁热饮下,此道茶喝起来可谓甜、苦、麻、辣,各味俱全,回味无穷,因此,白族称此道为“回味茶”。
窃以为,第三道茶味道怪怪的,不好喝。
从左至右依次为:一苦二甜三回味
下午2点10分,陪伴我们四天的车子打不着火了,换了另一辆大巴,经过6个多小时的行驶,回到昆明。
在入住的锦华国际酒店的餐厅,吃到了正宗的过桥米线。
一个分隔的盘子,装着火腿片、鸡块、葱花、酥肉,几瓣菊花,一大碗热气腾腾的鸡汤和一碗米线上来了。服务员把分隔盘中的食材依次倒入鸡汤中,再倒入米粉,用筷子搅拌一下,就可以吃了,鸡味浓郁,咸香、鲜美无比,比到昆明第一天在大排档吃的过钱米线不知好多少倍。



另外还点了鱼香肉丝,炒芥蓝,份量不少,味道也不错。

酒店赠送的自制酸奶,酸酸甜甜好味道。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