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
地狱
人间
——藏地日记(5)
【题记】要么旅行,要么读书写作,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
2014.8.15(周五)
白昼还未来临的早餐
今天第一次吃宾馆的早餐:一碗稀饭,一个鸡蛋,一个馒头,一点凉菜,就这么简单。
鸡蛋限制一人一个,不知是高原土鸡蛋还是内地运来的饲料鸡蛋;周边的山很高很大,但鸡蛋和馒头却很小很小,大概是为了平衡这个世界吧!就像有地狱就有天堂一样啊!

感谢亲朋好友的关爱,网络问题,无法一一回复,见谅。
愿大家健康快乐!(发出的微信)
坐车到了南依沟景区。
南伊沟的尽头就是中印边境,所以我们每个人的身份证是押在边境检查室的,等游览完后方能取回。
虽然来的不算晚,但还有比我们来的更早的团队。顺着泥巴路来到排队的地方——一条很小的通道,站着等游览车来接我们。这里的电瓶车每车只能坐16人,四周是敞开的(不像昨天在措木及日景区,游览车类似旅游中巴,可以做几十人,可以遮挡风雨)。
众多的烧烤档就在这条小道上,烟熏火燎的,卖着10元3串的藏猪肉,7元一个的牛肉饼等等。等了20多分钟,我们团队上了两部车。
一条细长细长的马路通往悠长的幽谷;一条清悠的溪水养育一个人口不足三千的民族;一谷幽香的古柏、云杉和藏药见证一个民族仅用五十年完成从刀耕火种到现代文明的两千年跨越。
这就是中国人口最少的民族珞巴族原乡和最大集居地——位于喜马拉雅山北麓东段中印边界处的中国西藏自治区米林县的南伊沟。

南伊沟,有“藏地药王谷”之称,传说藏药始祖宇妥·云丹贡布曾在此地炼丹并行医授徒,是神秘藏医药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南伊沟位于西藏米林县南部的南伊乡境
内,距县城5公里。沟内生态保护完好,气候湿润,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平均海拔2500米,被誉为“中国绿色峰级的森林浴场”,“地球上最高的绿色秘境”。该景区既是民俗旅游点,又是生态旅游区。
电瓶车在林中、山中小道行驶,寒风吹得长发飞扬。不一会就到了第一个景点。景区的导游是个藏族女孩,读大二,利用假期当导游赚点学费,她说:“这条河叫南伊河,流向印度,你们在河边游览时要小心,掉下去就会出国了。”



河水湍急,白色浪花在翻卷,四周古树茂密。
接着游览了三棵树景点,藏药种植园(待开发)、沙棘岛,原生态植物体验区。
最美丽的要数天边牧场景点,一望无际的绿色原野,盛开着黄色的野菊花,大树小树交相错落,河水静悄悄从树边流过,小溪潺潺,牛呀马呀在原野上悠闲地游荡,整个画面非常养眼,可惜没看到我喜欢的紫色花。



游览了2个半小时后,回到员工餐厅吃午餐。饭还是半生不熟的,别的游客照样一碗接一碗地吃,我们只是吃了一点热菜,诸如青瓜片、萝卜粒之类,肚子空空如也,但就是吃不下,这些猪狗不如的团餐,居然也被除我们之外的人一扫而光,而且是风卷残云般。
午饭后参观了尼洋阁,实际上是藏东南的文化展览馆,由专门的讲解员讲解,声明在展厅内不能拍照,但有一个工作人员“免费”为你拍照,说是小二寸的相片白送,如果要大的就要出20元。现在很多景区,包括机场都玩这种变相赚钱的游戏。
尼洋阁里有藏东南文化博览园,西藏第一个非物质文化博物馆和中国第一个门巴族和珞巴族文化展示馆就设置在尼洋阁内。
博物馆共分为14个展厅,分别从民族服饰、农耕文化、狩猎文化、宗教信仰、建筑艺术等十多个方面,集中展示了藏东南各族群的民间传统文化。馆内收藏有工布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原始生产工具和生活器具,集中展示了工布藏族、珞巴族、门巴族、僜人等几个族群独特的生活习俗和传统文化。
之后导游就带我们到了一个临时搭建的藏包里,中间立着一个不算大的玛尼堆。一个喇嘛双手合十在教我们说那句类似汉族的阿弥陀佛这类的话,那句话无法用中文表达出来。大家跟着喇嘛,双手合十围着玛尼堆转了一圈,喇嘛就要你捐钱给藏族儿童,5元、10元均可。
跟着导游,又到了藏药展示厅,实际上就是希望你买藏药。
参观完后,到门口拿刚才拍的照片,你如果不出20元买那张8寸的照片,那张免费送你的2寸照片就只能孤零零的拿着,一旦你出了20元,工作人员才把那张2寸照片放进钥匙扣里给你。
下午3:10分,今天的行程结束,坐车返回拉萨,晚上8:10分在中途吃了晚饭,回到拉萨已是凌晨12:10分了。
林芝美
索朗德吉0415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