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商战实录】23.自己宣布产品是假货 24.25

(2013-04-29 08:49:51)
标签:

职场

杂谈

 【商战实录】23.自己宣布产品是假货 <wbr>24.25
          【商战实录】23.
自己宣布产品是假货

 

   【备注】只为记录职场刻骨铭心的记忆,没兴趣的博友请不要浪费时间。

 

     6月,小溪请了3天假,到外地去参加MBA的论文答辩。

 

    6月24日一早回到办公室,文员就送来一份发给广东各经销单位、医药商店的文件《关于某某某产品“C省专销”产品的紧急通告》。文件上说,对流入广东市场的“C省专销”产品采取如下措施:“1.拒绝经销;2.举报奖励,只要将数量、生产日期、来源等举报清楚,可加倍给予奖励;3.清查收缴,凡流入广东市场的属长方形包装盒,背面印有‘C省专销’字样……由本公司委托当地工商部门或食品卫生监督部门作为伪劣商品清查收缴。”

 

    小溪看完这份通知,第一个感觉就是出事了,而且出的是大事,然怪早上起来右眼皮就跳个不停,右眼跳是灾呀!一个月前的预感变成了现实。

 

    一个月前,老板召开了董事会扩大会议。谈到市场运作时,老板说华东战区的周经理给他提了两条建议:一是以周、孙、杜三人的名义低价倾销公司的某种产品,用套现的现金来做广告;二是周经理(就是C省人)承包C省市场,价格是50扣。小溪当时在会上坚决反对这两条建议,说:“周、孙两人根本就不是为企业着想,而是为了自己赚钱。”老板却说:“你要对事不对人。”小溪心想:“什么对事不对人,事不就是人做出来的吗?”只是这话没说出口而已。在小溪看来,C省那个穷地方,能销多少?离广东又近,到时还不是把货冲回广东?除非叫周某交50万保证金放到公司帐号,一旦出了问题可以罚他。但老板还是倾向于让周某承包,而且要他先付款再发货,包装盒上要注明“C省专销”字样。小溪当时据理力争:“打上C省专销也没用,货冲回广东是可以罚,但你拿什么罚他?对于消费者来说,C省专销和广东或湖南专销都无所谓,反正都是同一个公司生产的,品牌、质量是一样的,谁的货便宜就买谁的;而对周某来说,他从公司拿到低价货,然后再将货拿回广东销售,就算罚款也有钱赚。”可惜,9个参加会议的人中只有小溪一个坚决反对,其他人都认为只要把条款定细一些,还是可以给周某承包的。

 

    你看看,终于出事了,居然自己说自己公司的产品是假货,真是够荒唐了。

    10点,销售部的张经理拿着这份通告来找小溪:“这两天急死我们了,打你的手机又是关机(注:答辩期间关掉了手机),你说这份通告发还是不发?”小溪这才弄清楚,周某和公司签了承包合同,交了80万元,提走了2000件产品!没几天,普宁、湛江、新塘等地的经销商都见到了公司这种“C省专销”的产品!周某提走的货根本就没到C省,连广东省的省门都没出,而是就地倾销了!张经理还说她不敢找老板,老板的脸“黑黑的。”

 

     小溪拿着这份紧急通告去找老板。

     小溪问:“您觉得最后一句话写得妥当吗?”

    “就是我写的,有什么不妥当?!”老板发怒了。

    “怎么能自己说自己的产品是伪劣产品?”小溪也急了。

    “怎么就不行?!”老板更火了。

    “那好吧,你就自己打自己的嘴巴吧!”小溪也喊了起来。

    愤愤地回到自己办公室,小溪打了个电话给张经理:“你们就按老板的意见办吧,把那份通告尽快发出去,我也不管了!”

 

    放下电话,把办公室的门反锁着,谁也不让进。小溪在思考下一步工作的严峻性:经销商如果举报了一件C省专销产品,公司就要加倍给他们奖励,那么广东的经销商就用不着销售了,专门去抓这个所谓的伪劣产品,再凭证据来公司领赏就行。公司哪有这么多钱来支付奖金?合同上虽然注明可以罚周某(抓一罚三),但周某又有什么东西给我们罚?就算把他那套小房子卖掉,也卖不出2000件产品的价钱!何况周某已经无影无踪了!

    接下来发生的事证实了事件的严重性和复杂性。

 

    错错错,一着走错,满盘皆输!

 

                  【商战实录】 24.追窜货 找证据

 

     自己宣布自己的产品是假货,如何来圆场?一场大难,引来多少麻烦和苦痛?

 

    6月25日至6月27日,小溪要重新安排广州本地及全省各地级市的报纸及电视广告,在广告上要加上如下字样:“经查实目前在广东市场上发现有用原旧包装盒,背面印有‘C省专销’的假冒某某某产品出现,敬请经销商和消费者切勿销售和购买,以免上当受骗。各地工商部门有权查处没收。”电视广告也加上有这些内容的走马字幕。

 

    公司接到不少电话,得知C省专销的货已经在惠州、湛江、普宁等地出现,经销商也来电询问奖励措施,等公司答复了,他们就去收这批货来公司领奖。

 

    小溪建议老板应该给各地市工商局写一份函件,请求他们协助,这样公司派人下去处理这件事时就有了依据,在工商局面前也好说话。老板同意了小溪的意见,并叫小溪来写。唉!真是自己给自己找累受!埋怨归埋怨,事情总是要做的。不到半小时,一份《关于请求查处广东市场印有‘C省专销’的涉嫌假冒某某某产品的报告》已经完成,涵盖中山、湛江、东莞等10多个地市工商局。

 

    6月28日是周六,小溪在办公室等着从湛江回来的曹律师。中午12点,曹律师终于回来,拿出2盒样品,一看就知道是公司发给周某的C省专销的产品。原来湛江市工商局经检支队出动了一部卡车和一部面包车,七八个人到了当地某医药公司的仓库,和医药公司的陈总谈了很长时间,谈完后出来对曹律师说:“仓库里面有800件货,本该有1000件的,但已发出去200件,你们这些货到底是假货还是窜货?如果是假货我们就封存,如果是窜货我们就不管了。”工商局给我们3天时间,要公司传真一份检验报告给他们。

 

    6月29日,又赔进去一个星期天。这次是到工厂开会,研究如何出这份检验报告。为了争取多一点的时间,决定再派曹律师和质管科的严科去湛江,以样品数量不够为由,到仓库现场按国标和企业标准抽样回来检验。

 

    公关的任务又交给小溪。小溪给湛江的朋友打电话,找他认识的经检队长,这队长同意我们晚几天再出检验报告;继续公关的结果是,湛江工商局同意将与某医药公司陈总的谈话笔录传真给我们,这样公司就拿到了周某窜货800件的重要证据!而且,也不用我们派人到湛江了,由工商局经检支队派一人将现场样品送到广州检验。

 

    小溪的手机几乎没停过,不断有公司的业务员和经销商询问事件的进展和解决办法。

 

    中山某医药公司的李经理打电话到公司,说他那里有500件C省专销的货,老板又叫小溪出马,理由是别人主动打电话过来,去一个副总表示对对方的尊重。唉!要“救火”时小溪就是副总,平时只不过是高级文员。

 

    7月2日,小溪给李经理来了个突然袭击,但这次突袭却没有成功。好不容易找到李经理的公司所在地,站在他的公司门口给他打电话,却遭到一顿数落:“做事怎么这么没计划,也不事先告诉我一声,我现在在广州。”小溪只好一个劲的赔不是,并约好明天上午再来。

 

    7月3日,二到中山。落座了20分钟后,李经理露面了。

    听口音,李经理是湛江人,乡音很重,说话很难让人听懂,好在小溪走南闯北惯了,不少方言虽然不会说,但还是可以听懂。同来的三个人基本不说话,只有小溪一个人在了解情况。

 

    原来周某收了李经理30多万元,李经理派车到我们工厂拉走了500件C省专销产品(再次证明货根本没出广东),李经理的货发出去不少,后来听到别的经销商说这批货可能是假货,每天打十几个电话找周某,但周某的手机已转到秘书台,无奈之下,才打电话找我们公司。

 

    小溪让李经理提供500件货的证据,李经理却也很狡猾,非要小溪提出处理意见,他才会协助我们。

 

    小溪说:“首先,你手头的货我们要全部收回,你再补点差价,我们帮你换新包装的货。”这位李经理还算配合,带我们去看了他的仓库,仓库里只剩下25件产品,但他答应帮忙把已发出去的产品全部收回。小溪再追问他大概可以收回多少,他说:“七成左右吧。”

 

    李经理还一再强调:“你们千万不要把我说出来,C省人很坏,我怕他们报复。你们要和平处理这件事,这是你们厂家的责任,是你们管理有问题。”

    小溪也承认公司的管理确实有问题,但在外人面前,还是要据理力争,而且家丑不可外扬的,于是小溪说:“我们公司当然有责任,但你明知是C省专销的货你也敢进货,这是利益驱使,至少你也有连带责任!”

 

    李经理睁大了眼睛问小溪:“你是学法律的?”

    小溪答:“不是,只是略微知道一点。假如你不同意换货,你的货就算全部出去了,我也会让你卖不掉!因为我马上要到中山日报和中山有线电视台做广告,告知消费者C省专销的产品是涉嫌假冒,消费者是不敢买的。”

 

    在李经理一连串的“厉害厉害”声中,不知不觉到了中午。小溪请李经理吃饭,为的是感谢他的配合,刚才用了“大棒”,现在该用“胡萝卜”计了,红萝卜+大棒!

 

    午饭时的气氛相当融洽,李经理提出要做我们公司中山地区的总经销商,并让我们给他3个月的时间试一试,不行再换,小溪满口答应,前提是把这500件货的事处理好,再谈合作事宜。

 

    7月14日,公司以合同纠纷将周某告上法庭。周某早已下落不明!

 

                 【商战实录】 25.赢了官司 输了市场

 

    原告为我公司诉被告周某代理合同纠纷一案,10月31日就要开庭审理。

 

    开庭前半个月,老板又叫小溪等几人开会。老板问:“如果周某串通C省经销商出一份假证明,证明他从公司拿走的货全部运回C省销售,怎么办?”

    小溪答:“很好办,派人到南昌、赣州市场取证,跑药店看有没有C省专销的货。”

另外3个人全都说这样做没有意义。

 

    小溪再说:“我的原则是做好最坏的打算,争取最好的结果,为了开庭,打赢这场官司,做好充分的准备是很有必要的。”

    老板拍板了:“如果大家都没有更好的办法,就按小溪说的办。曹律师,你和小严去赣州。”

    没等老板发话,小溪自告奋勇地说:“我自己去南昌,找电台的朋友帮忙。”

 

    当晚小溪出发,第二天就到了南昌。取证的过程就不一一赘述了,正如小溪所料,南昌没有一家药店有公司的产品卖,赣州的情况亦如此。

 

    10月31日,该案件终于在某某区法院第11庭开庭,被告周某缺席。整个审判过程只进行了40分钟,庄严肃穆的法庭不让你多说一句话,很多问题只能以“是”或“不是”来作答,法官总是强调证据证据,给人的感觉是这法官根本不懂营销(情有可原,不是学这个专业的嘛,但要审理这种案件,是否也该懂一点呢)。最后,法官要我们在一周之内提供中山、湛江、广州这几个地方的直接损失的证据,即是因为周某将在C省专销的货在广东销售所造成的直接损失。公司明明已经在申诉书上提供了此事件发生后,对广东造成的经济损失:比去年5月销售下滑了19万盒,销售收入减少了300多万元,销售利润减少了150多万元,这些数据难道还不足以证明?中山、湛江、广州难道不属于广东省吗?

 

    12月18日,法官又来电话,要求我们提供的证据都要对方盖上红色公章,而且后天就必须送到法院。法官也快成了神经病!

 

    中山的证据当时是小溪去取证的,现在不得已又抓起电话打给李经理:“李经理,好久不见,我明天去看一看你,寻求下一步合作。”

 

    在李经理的一再追问下,小溪才说出上次提供的证据,法官现在要求盖红章。李经理说的话却让小溪大吃一惊:“我原先的公司赚不到钱,已经注销了,公章也注销了,现在我们三个股东成立了一个新公司叫伟民。”

    小溪担心地说:“三个股东三条心,行不行呀?”

    小溪在电话里听到李经理的笑声:“我们三个股东一条心的。只是公司现在还没装修好,等挂牌了,你们公司可以做一个灯箱广告,我们还有合作的机会。”

 

    他为了合作机会,小溪为了盖公章,于是12月19日,三赴中山。

    先到中山市工商局,查询李经理的公司是否办了注销手续,答案是否定的。

    再到李经理原来的公司,却见公司的招牌还没拆,里面的设施有些已被拆除。可见李经理在电话中说的话半真半假。

 

    于是小溪和李经理斗智斗勇。小溪还旁听了李经理和湛江那个医药公司陈经理的电话,李经理问陈经理有没有帮我们公司写什么证明,小溪在旁边插话:“我们没有找陈经理,我们找的是湛江市工商局,工商局的人找陈经理,是工商局给我们盖的公章。李经理,你算走运了,我们没有叫中山市工商局来找你,否则你也够呛。”小溪还听到陈经理说他也找不到周某,周某还欠他的公司10多万元,如果找到周某,就要打断周的腿。

 

    李经理终于答应再配合小溪写张证明,小溪就把自己事先写好的证明让李经理抄了一遍,并好说歹说让李经理在证明上按上手印。大功告成!

 

    临走时,李经理还一再告诫小溪:“你这么温柔,千万不要惹C省人,那里是出土匪的地方,他们会报复你的。”小溪很诚恳地谢谢了他,却说:“不怕,我们一定会找到周某,替你报仇。”

 

     这个官司打了大半年,直到次年2月底,公司终于收到了法院的民事判决书:“被告周某于本判决书发生法律效力之日起15日内赔偿原告某某某公司523600元。本案受理费19040元,由被告负担(原告已预交案件受理费不退回,由被告径付给原告)。”

 

    官司是赢了,但执行却难。

 

    俗话说:“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做企业尤其如此,一个环节出了乱子,紧接着就是连锁效应。自假货事件以后,公司的市场一蹶不振,覆水难收……

 

 

     

       黑暗与光明   李泉 - Sprin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