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情的剩余价值是什么?
第一个女人曾不无自豪地说,她每次和男友分手,总能设法留下他的房子。现在她已经有房子两幢,自用一套,出租一套。以后就是不工作,也不用为钱发愁了,靠租金足以衣食无忧。
第二个女人推心置腹地说,她一旦与男人分手,不但要争得他的房子、车子、票子,凡是有用的物品全都不放过。这是为爱情付出的剩余价值,她不得不如此。
第三个女人漫不经心地说,她每次和男友分手,总是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据她说,算起来,她平均每三年谈一次恋爱。每次恋爱,直接的产物是一部长篇小说、300多篇散文。稿费加版税足以买一栋房子。虽然不能出租,但文学作品可以连续和重复使用,所带来的收益不仅不会比租金低,而且具有不磨损、不用修缮、不会贬值等优点,更不用担心拆迁、地震、失火等意外。这只是有形的收益,如果再加上无形收益——在构思、写作过程中,思维能力、驾驭和运用语言能力的提高,以及做人和艺术修养等方面的提升,这些将伴她终生,其价值无法计算。所以每场恋爱下来,她都觉得自己是百万富翁。
这三位女性说到的结束一段爱情后的收益,就是爱情的剩余价值了。这收获的剩余价值,无外乎两类:一类是物质的,一类是精神的,而精神类的最后又转化为自我的物质了。
看来,不管是取其物质、还是取其精神,爱情的种子只要播种了,总是有剩余价值的。在爱情的剩余价值这个超市里取其物还是取其精神,那是各有所爱、各取所需,大可不必去界定孰优孰劣,谁是谁非。侧重于精神的狩猎派当然似乎有更高等的理由。他们觉得因为恋爱时不用费心惦记对方的钱袋和房子,所以不必委屈自己取悦他(她),也不会小心计较付出是否有回报,可以享受一份简单轻松的爱,快乐而自由,恬静而从容。交出的是一个真实的自我,在一次次相互碰撞与交融中,汲取营养,被爱滋润,成长为另一个同样真实的新我。
爱情是很重要的一课,每个人可供人爱的,无非有三样――身体、思想和财富。身体无论多么可爱,只能即时享受,不能带走。能够带走的惟有思想和财富。两样都有固然好,如果不能兼得,一般女人会取硬件。但有的人不会。不是多么高尚,而是人性复杂。这个世界上除了王子和哲学家,很少有人对失去的财富不耿耿于怀,就算当时心甘,日后也难保无悔无怨,不说上几句闲话甚至坏话的,就算能保持沉默,也会在心理上保持一种曾有施于你的永久优势。所以有的人与情侣分手,只取软件,除了思想,别的一概不要。
如何认识爱情的剩余价值,更是缤纷复杂的大课,正因为有爱情结束时的“剩余价值”的纷争,才使人更深一层地去理解爱情的价值——用经济学法则命名的爱情的剩余价值。其实,爱情是一切价值之源,人类如果没有异性之爱的爱情,大脑没有爱的激素的刺激,就永远发达不起来,也难以产生智慧,一切科技的进步与社会文明的发展,都会了无印痕。爱情是创世纪的神灵,她不仅壮大着人类社会,同时创造着日新月异的物质神话。可以说,可供人类欣赏和享受的一切,都是爱情创造的剩余价值。
当意识到这一价值的所在,混沌而朦胧的、迫切需要而又俗不可耐的房子、车子、票子在爱结束之时如何分割,大可不必撕心裂肺了吧!
愿得一人心 李行亮
(图片来自网络,鸣谢原作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