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到鸟巢
文/溪边薰衣草
元旦晚餐,母亲服侍儿子的胃,儿子服侍母亲的心情。
儿子边满足味蕾边问:“爸爸什么时候回来?”
母亲答:“明后天吧。”
儿子说:“那我这个星期可能见不到爸爸了?”
母亲问:“你很想你爸爸吗?”
“一点都不想,只是随便问问。”儿子很肯定地说。
母亲小心翼翼地问:“儿子,你在学校会想妈妈吗?”
儿子笑了笑:“不好意思,不想,我又不是离开家很久。”
母亲的心仿佛掉进冰窟窿!
晚上10点。
儿子说:“妈妈,我要喝汤,你最好把整锅汤加热,我要喝多少就舀多少。”
母亲遵命,汤加热后用汤碗盛了一大碗端到儿子面前……
直到11点,被称为汤王、水鬼的儿子一共喝了三大碗汤!
11点10分,儿子说:“妈妈,我还想吃夜宵。”
母亲说:“喝了那么多汤,还不够?撑坏肚子怎么办?”
儿子撒娇:“我一个星期才回来一次,妈妈,你就满足我一下嘛。”
母亲心软:“唉!长身体嘛,那就多吃点吧。”边说边开火煮面条……
在这个元旦的晚上,母亲在做这些事的同时,还要洗儿子从学校带回来的和刚刚换下的一大堆衣服……
母亲没忘记,儿子在学校是自荐当班长的,很多事都是他替同学做,周末离校时,他关灯(夏天关空调)、关窗、锁门,最后一个离开宿舍。
儿童、孩子、少年乃至青年,每个人从降生于世伊始,就像鸟儿破壳而出,依赖着伟大母亲的喂养,仿若那呀呀学语的小鸟,小头颅昂扬着,小嘴巴朝着天空,不停地叫着要求母亲喂食。家,就是下一代的鸟巢。孩子慢慢地从稚嫩的小鸟,长成大小鸟,半大小鸟,就会逐渐地想离开鸟巢,想独立自主闯世界了。
从上幼儿园到小学、中学乃至上大学,孩子们多半都以鸟巢为依托,就算是寄宿,家这个小鸟巢,似乎逐渐被校园这个大鸟巢所替代。大小鸟,半大小鸟们虽然不时地要回一回家这个小鸟巢,更多的不是依恋,所以孩子们平时是不想鸟巢的,连侍侯他们的母亲也是不想的。他们回鸟巢是因为他们所要依赖的根本问题还没解决,住校读书,学费、住宿费、生活费等等,要花钱还得回鸟巢才能拿到。不然,学校那个空巢,任凭你半大鸟独立自主精神再强,在那儿也是归不了巢的。
离开了家这个小鸟巢,岁月使半大鸟从同学中、朋友中,逐渐连接起具有社会性的自我鸟群,所以伟大母亲的关爱已经不是唯一,因此渐渐地,他们越来越不思念生养他的母亲了。
鸟巢,是独具象征意义的,不然,北京奥运会为啥要建那个庞大的鸟巢?人类啊!就像鸟儿那样繁衍生息。家,是小鸟巢;社会,是大鸟巢。孩子从小鸟巢到大鸟巢的迁徙,半大鸟儿们多怀几分感恩之心就够了。至于生养孩子,搭建鸟巢的父母们,只要膝下的小鸟能飞出鸟巢,学习、生活、工作得好一些,也就心满意足了,别再有养儿防老之类的奢望了,这就是鸟巢给人类的忠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