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香 墨香 暗香
文/薰衣草
【开博客已经191天,感谢所有朋友对我的厚爱。先后收到一些纸条或留言,问草是学什么的、做哪一行?下文和以后会慢慢告诉你。】
从小学到中学,一直以来,酷爱文字,几乎每一篇作文都被语文老师当作范文朗读,那时,老师在讲台上评点我的习作,我却总是害羞地低下头,但却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一支铅笔、一块橡皮檫都成为最好的奖品。
后来终于考上了中文系,最喜欢的课还是写作课,任教的老师是个作家,和我们说起他到新疆采风,遇见的那个小男孩,吃完了仅有的一小碗米饭后,还伸出舌头转圈似的把碗舔得干干净净,不留一点痕迹,以至那个碗干净得发亮,可以不必洗碗。他说,这就是细节描写。而在大学时所写的评论、小小说、散文也经常被写作老师提起,青春的心里自然也免不了喜悦和得意,只是当年很文静的我,丝毫也不善于张扬。以致毕业好多年,还有同学提起,当时我们何等羡慕你,认定你是当作家的料……
我最终没有成为作家,而文字却是我的至爱,她一直伴随着我——每天我都要写上几行字,似乎才算过完了一天;每每出差时,无论行李有多少,总是要把那本日记本带上,无论住在星级宾馆还是简陋的招待所,每到夜深人静时,就是我记录自己心情的时刻,只有码完了几行字,才算放下一件心事。
当然也喜欢读书。
上大学的第一节课,老师发给我们密密麻麻几张纸,全都是必读的中外文学名著。于是自己成了跑图书馆最勤快的人,以致每个管理员都能叫出我的名字,知道我是看书看得最快的女生。
家教甚严呀,大学时,父母绝对不允许我参加舞会,他们说男男女女搂在一起不成体统,哈哈,我居然很听话,所以别人去跳舞时我也在看书……
想到我在一些关于老舍的资料里看到过这样的话:“我没魂了,叫我怎么活啊?”。老舍是近代中国没魂就不活的少数人,当然还有傅雷,马思聪等等。在所有的社会人文工作中,文人的使命是最大的,他抒写的不仅仅是自己的人生,更是社会民众的心声。尤其是承担主流文化的文化人。而如今的现实却恰好相反,政府或有关部门出资出版的主流文化书籍热销(那是因为他们可以凭借手中的权力来个集团购买),可悲的是,主流的声音却不能代表民众文化利益,主流的语境反而成了倡导某种低下的愚民意识:“主流文化”纠结“民间艺人”充当粉饰朝政的角色,而真正的文学总是可怜巴巴的。难道我们的社会变了吗?病了吗?我无从猜想。
世俗的牵绊,哆嗦的语境,俗艳的锦绣,浑浊的意境是多数论坛的文字现象,简明,利落,干净,完全,清雅、冷静,独立的写作精神已经越来越少。悲哀着你的悲哀!
作为女性我希望我码的文字,如同我种的情感一样,铸就一种源于生活的平淡与真实,升华一种高于生活的清丽与脱俗,不管自己是否做到,我都希望在这种真实的平淡中种自己喜欢的一草一木,书写自己欣赏的一春一秋的芳华,从而造就一方自由而又美好的语境天地!其实,写作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治疗的过程,有时写完了,哀伤也得到了医治,甚至感受到一种爱的力量扑面而来。
但愿文字这一方天地像一弯月亮搭起的桥,理想附着追求,让浪漫的人画桥上执伞,自由穿巡;又像星星搭建的银河,长亭归短亭,让现实的人,漫步行走,凭栏眺望!像一幅浩淼的风景,近处的景致,鲜美如春天初生的一抹鹅黄的嫩草;远处的风景,神秘如肃穆般冷艳一娇优雅的丽人!抱着这样的心境,这样的痴情,与爱我的和我爱的人静静地守候在这里。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惆怅与无奈伴着时光转瞬既逝,生命的短暂与时光的长恒,让人觉得,踌躇中想演绎一生的精彩,最现实的是有一方属于自己的天空。这方天空里有你喜欢的人物,有你喜欢的故事,有共同的语境,有一种安详宁和、浅浅淡淡优雅的清香,还有彼此欣赏的目光……一切为你守候,为你等待!
文字是我展翅的天空,也是我耕耘的原野!我只希望自己的文字是一缕暗香,幽幽地、柔柔地跳入你的眼中,跃入你的心中。
截图,做个纪念,刚好100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