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城市百态】教育的诺亚方舟,你在哪里?

(2010-12-20 08:50:05)
标签:

郑渊洁

前苏联

诺亚方舟

泰坦尼克号

应试教育

  【城市百态】教育的诺亚方舟,你在哪里?
                    【城市百态】教育的诺亚方舟,你在哪里?

                                文/薰衣草

    我一向很尊重老师,至今每年都看望中学时的班主任。说到原因,往小处说,是因为我的知识是老师一支粉笔一本书辛辛苦苦教出来的;往大处说,每一个成功的人都得益于一个或几个老师早期的培养(我不敢说我成功);从历史上看,孔子创办私学,教书育人,也由此有了尊师重教的传统;从现在来看,科教兴国,和谐社会,老师的地位至关重要。在我国普及基础教育、强化学前教育的时代背景下,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显得更为重要。因为,最终决定教育高度的,不是阳光下教学楼的物理高度,而是讲台上执教鞭者的精神高度。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这句名言,道出了教育的真谛,也反映了人们对教师保有一份天然的爱的瞩望。

    所以,以往每当有问卷调查,在调查社会地位排名时,我总会毫不犹豫地将老师排在前列,在我的心中,教师的社会地位是至高至尊的。有时,我甚至很偏激地认为,这个社会少了哪个行业都行,唯独不能少了教师,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


    可是,不知从何时起。我忽然发现现在的老师已经不是我心目中的老师了。因为有一天,朋友那个上初一的孩子这样对我说:我们老师教课一点都不认真,经常是在黑板上划拉一道例题就让同学自学,有时一堂课下来讲课的时间用不了10分钟,至于学生明白了没有就不管了。那孩子比较聪明,但也总有不明白的时候,有一次生性胆怯的他憋足了勇气,在下课时问了老师一道难题,被老师不分青红皂白的一顿训斥,上课为什么不好好听,你怎么那么蠢等等,从此他再也没有问老师的勇气,经常是积累了一个个难题,不会就放在一边,朋友只好给孩子请了家教。

    后来有当老师的同学这样对我解释说,我们只有这样,才能淘汰一部分学生,每个班50多个学生,每个老师都要教两个班,100多个学生,怎么教得过来?而在我心中,“诲人不倦”曾是老师的美德,在我的学生记忆中,老师变落后学生为先进学生曾是一道独有的风采、独有的神奇,是教学评优的一个必备条件,现在,是不是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一切都变了,连老师都要“杀贫济富”了?!

    即使这样,我总是把老师往好处想,每当有人愤愤地对我谈起老师来,我总是维护老师的尊严,告诉他们要学会自学,要尊重老师,老师也有缺点,不能指望老师不食人间烟火,退一万步说,,一个人一辈子遇到一两个好老师就不错了,关键还在于自己的努力。话虽是这么说,但我也在思考:我们心目中的好老师到底是怎样的?

    然而,最近发生的一些事情,无情地冲击着道德底线和社会心灵,几乎彻底摧毁了我对教师的看法。在江苏兴化一所幼儿园,一名幼教老师用熨斗接连烫伤7名幼儿的脸,对家长谎称“厕所滑,挤倒摔伤的”;在北京房山区一所小学,一名美术教师让成绩不好的孩子排队领受嘴巴和侮辱。还曾经看过这样一个事件:一个高中生因不满老师说的有伤自尊的话(依稀记得是说这位同学的体型和成绩成反比),愤然退学,早早闯天下……

    这些残忍冷酷的行为,不禁让人想起另一位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的话:用殴打来教育孩子,不过和类人猿教养它的后代相类似。
 
    在我们的印象中,老师的“道具”是粉笔、是地图、是折尺、是幻灯机。它们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也在无形中凝结了一份温暖的记忆。然而,在近年来的教育暴力事件中,少数师德败坏者,用拳头、棍棒、胶带、紫外线消毒灯、注射器针等道具上演“全武行”,要么将其视为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要么丧心病狂地折磨孩子,要么把个人情绪、生活不满宣泄在孩子身上。
 
    从这些事件中,人们感受不到为人师长的丁点儿爱心,相反,那些受害孩子伤心的哭喊、累累的伤痕、受惊的眼神,总让人感受到一种彻骨的冷漠。没有爱,就没有温暖与光明,也就没有以人为本的教育。滚烫的熨斗,烫坏了孩子的脸,也烫伤了教育精神,更烫痛了整个社会一再受到刺激的神经。
看到这些,我说不出什么话来了。在我的心目中,老师不仅教书,更要育人,要培养和爱护学生的心灵。那位高中生为捍卫尊严可以退学,好在退学后还干得不错,童话大王郑渊洁的儿子也是中学没毕业,由他父亲编教材教他,现在也做得很成功。但有几个孩子的父亲是郑渊洁?大多数的学生怎么办呢?或许有的学生在老师面前变得没有了自尊,或许有的伤了自尊却默默忍受而变得没有了自信,或许有的承受不了而自我伤害,这样的事情近年发生得太多了!

    近年来,不断听到教师职业道德水平下降的说法,这里有大环境的问题,有生源的问题,还有教育体制的问题,我不能不说,也有老师自身的问题。

    周立波说:当教育与金钱挂钩时,老师变成了老板,学生变成了学徒,而家长就变成了ATW取款机。这话不是没有道理的。

    教育是一艘巨大的船,承载着无数人的梦想,也让无数的梦想葬身海洋。当大多数人争相挤上教育的“泰坦尼克号”的时候,多么希望有人把教室建成“诺亚方舟”,希望孩子们在这个教育的诺亚方舟里:

    探索得到支持,失败得到鼓励;信任代替恐惧,自觉代替纪律;应试教育结束统治,全面成长得到鼓励;可以“读万卷书”,也可以“行万里路”;学生是快乐的,他们找到了心灵的家园;老师是幸福的,他们播种着知识的春天。

    我想,我们需要的不是分数的机器,而是教育的诺亚方舟,我们需要的是不仅播种知识,而且帮助孩子们修炼智商和情商的老师。可是,我们去哪里寻找教育的诺亚方舟?

 
                               在高考指挥棒下,素质教育成了空话.
                  【城市百态】教育的诺亚方舟,你在哪里?

教育是一艘巨大的船,承载着无数人的梦想,也让无数的梦想葬身海洋。当大多数人争相挤上教育的“泰坦尼克号”的时候,多么希望有人把教室建成“诺亚方舟”,希望孩子们在这个教育的诺亚方舟里:

         【城市百态】教育的诺亚方舟,你在哪里?

 
探索得到支持,失败得到鼓励;信任代替恐惧,自觉代替纪律;应试教育结束统治,全面成长得到鼓励;可以“读万卷书”,也可以“行万里路”;学生是快乐的,他们找到了心灵的家园;老师是幸福的,他们播种着知识的春天。

【城市百态】教育的诺亚方舟,你在哪里?

 

我想,我们需要的不是分数的机器,而是教育的诺亚方舟,我们需要的是不仅播种知识,而且帮助孩子们修炼智商和情商的老师。可是,我们去哪里寻找教育的诺亚方舟?

【城市百态】教育的诺亚方舟,你在哪里?

                 

                                 《老师》林妙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