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眼睛】1.北京:中国式盒子文化

标签:
盒子《百年孤独》三里屯酒吧四合院北京酒吧 |
晚上11点半,城市沉沉入睡。
巷子路口,晕暗的彩灯弥散着橘色的光,像怀旧的老照片,有点恍惚,有点迷乱。
有那么一群人,驻足,左转,爬上阁楼,换下拘谨的套装,面对镜子开始画眉……
妆成,再次投入夜色深深,前方是无限的欢乐场。
《百年孤独》中写道:“每一个生命都有灵魂,只是怎样唤醒他们……”其实贾西亚
黑夜,使这份渴求显得更加直接而真实,夜人在夜幕掩盖下四处寻觅游走。不尽的冲动、欲望,或是狂欢、落寞,在城市的每个角落此起彼伏。
城市,我从来不曾抗拒过你的魅力,虽然你从来不曾对我着迷,我总是微笑地看着你,我的情意总是轻易洋溢在心底,你的一切都在我清晰的记忆里……
你属于哪个城市?哪个城市是你的归宿?
以下书写的,是我曾经去过的、比较肤浅的城市印象。
开篇就从伟大的首都说起……
因为工作的关系,北京是我去的最多的城市之一。第一次去北京,足足待了半个月,因为公司赞助了世界妇女大会,要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新闻发布会,我是去打前站的。
建筑是人的思维在空间上的表现,也是城市文化的沉淀。
作家汪曾祺曾把北京四合院比喻为“一个盒子”:四世同堂,在一座天圆地方的全封闭式四合院里其乐融融,而院墙外长长转转的胡同,又将若干个四合院连接起来。北京城也如一个大盒子,四方四正,正南正北,正东正西的大街和胡同,把北京切成一个又一个盒子,这种方正的盒子影响着北京人的生活,也影响着北京的思想和文化形态。
北京的三里屯,是新物质时代里北京的时尚坐标,千年古都文化传承的颠覆地,那么它的盒子文化在哪里?
文化不是表现,是浸于这方寸空间之中的。
举个例子,当你走在北京的胡同里,从外看都是严肃的灰墙,看不到墙那头的院子里是什么样子,但那扇不同级别的门却能让人感觉到里边住的是什么人。进了大门,对面有影壁,你必须拐弯,不能直走。进不同的房可以拐不同的弯,前院后院甚至有多重院。进了四合院,里头安静文雅、密切透明……盒子式文化特有的包容力和创造力,充满了古老和神秘的美,它的每个细节都隐藏着内容。
在三里屯,也是一个可以无穷复制放大的中国式盒子。那些酒吧从外表来看,也许让见惯了精致的南方人感到粗糙和简单,但是只要你走进这个盒子,人们会
进圈子的感觉如同进了四合院,圈子外看不到内,一眼尽是神秘莫测,而进了“圈子”,成了盒子里的人,一切开始密切,什么事情都好办了。而在外地,你得一个一个人认识所有的人。
常有人说北京酒吧的品质不如上海酒吧,那是因为他们没有走进盒子,看不到盒子里承载的文化姿态,诸如挑剔纯碎、精深大义,也诸如豪迈爽直、大隐隐于市……
http://img.club.dayoo.com/club_data/upload_photo/manuscript/2010/06/21/679249/679249.jpg?0133 |
http://img.club.dayoo.com/club_data/upload_photo/manuscript/2010/06/21/679249/679250.jpg三里屯酒吧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