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以为是”是优点还是缺点

标签:
柴可夫斯基德国汉斯莫斯科音乐学院协奏曲 |

我们先来看看柴可夫斯基的“自以为是”。
1874年,在莫斯科音乐学院任教的柴可夫斯基创作了他的《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作品完成后,柴可夫斯基十分虔诚地把它交给自己的老师、学院院长尼古拉.鲁宾斯坦征求意见。万万没想到的是,鲁宾斯坦认为它“一无是处,无法演奏”,要求柴可夫斯基必须按照他的意思进行修改,他才能“给面子”,准许演奏。
面对老师如此尖刻的评论和意见,柴可夫斯基没有辩解什么,而是坚定地说:“我一个音符也不改,我要按照现在的样子付印。”然后,柴可夫斯基把“献给尼古拉.鲁宾斯坦”的标题抹去,改赠德国钢琴家汉斯.
汉斯收到该作品后,认为作者深情地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光明的渴望,钢琴与乐队的协奏,成功地实现了真挚的感情抒发与强烈的、激动人心的交响化效果的高度和谐,有着极其巨大的音乐感染力,并预言它是一部不朽的作品。
1875年10月26日,汉斯在波斯顿首演该协奏曲,获得了空前成功!
果然不出汉斯.
试想想,当初柴可夫斯基在遭到自己的老师、学院院长这一权威的否定时,敢于自以为是地说“我一个音符也不改!”,这是需要何等的勇气啊!
我们通常认为自以为是者就是自负、狂妄无知者,其实,人有时是需要有自以为是的精神的。不唯上、不惟师、不迷信权威的自以为是,既是具有自知自明的体现,也是自信的体现。所以,“自以为是”没有好坏之分,如果你有足够的鉴别力和判断力认为自己坚持的是正确的,那就坚持吧;但如果面对同一件事情,很多人都认为你错了,就值得你深思一下了,此时如果还是自以为是,终究会酿成大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