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读后感
毕业20年了,可谓光阴虚度。如今才在网上拜读了《苏霍姆林斯基选集》,受益匪浅。
苏霍姆林斯基,他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的一生虽然短暂,但贡献巨大,共著41部专著,600多篇教育论文,1200多篇童话、故事和小说。现将自己从中撷取的智慧的火花与大家共同分享。
一、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形成情绪高涨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懂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
我们上课时有时常常会感觉到学生学的没劲,教师也感觉讲得没意思,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原因是教师讲课时激发不出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对教材研究不深,没有抓住学生的年龄特点,除对教材讲述的含糊不清,针对性不强外,不注意调节课堂气氛,以至于孩子们有的听不进,有的听不懂,也因此形成了一种沉闷的感觉。教师的这种淡而无味的课堂教学,对教材钻研不精的态度,立即会传递给学生,这样一来,教学内容似乎成了架设在师生之间的一条鸿沟。面对着难以逾越的宽度,学生怎么能精神得起来,兴奋得起来?
学生对学习的热切愿望得依靠课堂教学,需要教师的不断引导与激励。我上课时语言不够优美,课堂语调平淡,缺乏饱满的热情,有时就难以激发学生求知的动力。所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非常重要。
二、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者的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使儿童、少年和青年形成关于人的美、关于人的思想情感和体验中的高尚神圣东西的观念。我们要使这种观念成为有血有肉的东西——用高尚的道德行为的生动实例来充实它。”
看了这段文字,让我联想到在我们的教学目标中,常有这么一条“情感价值与道德观”,即德育目标,由此可见,作为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育人,就是让学生的认识生活中的真善美,知道是怎样做是美的,怎样做是丑的,从而促使他们在生活中去发现美、感悟美、创造美、实践美。 例:《小鹿的玫瑰花》是我们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生动,又具有一定思想内涵的的童话故事。讲述了小鹿因为摔伤了腿,看不到自己种的美丽的玫瑰花,感到非常难过。到后来,别的小动物告诉他玫瑰花的颜色、香味,他觉得自己的玫瑰花没有白栽,而又非常高兴的情感变化的过程。体现了为别人创造幸福,自己也能得到快乐的思想感情。全文语言优美,鹿弟弟的两次对话前后形成对比,值得学生进行深究思考。我在学习课文时,让学生反复朗读理解黄莺、微风的话,促使学生懂得“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道理。
读了这本书后,我不但对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论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对他的伟大人格也充满了深深的敬意。我要努力改进教育方法,贴近学生的心灵,给他们搭建发挥发展才能的平台,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