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之美
作者:明月
http://s5/mw690/67b720f7xd2e7acf9d034&690
文人是中国特有的一个群体。真正的文人是社会的精神脊梁,文人对社会有号召力,可以觉醒民智,振聋发聩,“坚持不一定成功,不坚持就一定失败”,曾经多少次,文字的世界黯然失色,四周被“黑夜”包围。于是,浅陋的人生只好在“黑夜”中沉降。只是,人生也因为文字的指引,获得了生命的色彩;人生因为文字,汇成一条希望的河流,顽强地、执着地和奋力地追求着....。
文人有大美,墨赠灵珠妹。文人缘份,是心有灵犀的悸动,是一见如故的倾心,是相见恨晚的感觉!缘,是一种自然而神秘的灵思飞动,因一些文字而引起共鸣,因一种感觉而怦然心动,因一次邂逅而难以忘怀,因一次回眸而感慨万千……缘分有时从一个微笑开始,在凝视中得以延伸,却随眼泪而悄然逝去……
人在世上走,风雨一程霜雪又一程,踏过生命的经途,总会有几段难忘的美丽让我们铭记。这种美可以是自然美、生活美,也可以是艺术美与伤怀美。若说美是上天厚赠的礼物,我们且把文人称作是这些美的记录者。
文人与美有着数不清的纠葛。文人爱写作,善美心中藏,偶尔文思兴起时,总会忍不住挥毫指点;情至沉醉处,也会忍不住的忘我流连。古时,文人驱车采风、踏青策马,诗情喷涌下便能成就一段流传千古的佳话;如今,文人端坐书案、屏观天下,方寸空间中也会有鲤鱼过江般的驰骋纵横。
悲悯感怀,谱《楚辞》、《史记》是文人引类譬喻孤苦忧愤的伤怀美;临水而歌,咏《诗经》、《汉赋》是文人情致脱俗铺陈推新的艺术美;安枕而卧,诵《论语》、《春秋》是文人之乎者也褒贬世俗的生活美;意浮天外,窥《老子》、《庄子》是文人意象旷达清静无为的自然美。
无美则难立文,无文则难济天下。纵观历史潮流,每一个年代的崛起都离不开文字的恣行,每一个时期的烙印都离不开文字的框架,若说衣食住行是生存的必备条件,那么文人与文字的通行则是一个时代繁盛的象征。循规蹈矩也好,文思怪诞也罢,没有哪个文人会置美于不顾,立文者心必存美,反之岂不成了画饼充饥的痛苦……
唯存大美乃可慈悲,无习九思不以君子。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易经》讲究五行八卦,其间错综复杂深奥难明,不作详说。写这段话的目的是什么?对文人而言,只有先参五行方可立文。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即是万物之母,也即是美之源。这是个需要阐明,并且谨记的问题。
http://s16/mw690/67b720f7xd2e7a566ebc7&690
文至此句,也许有人心里将要发问,你写的是文人的美,扯到君子干什么?这算什么事儿呢?君可知,最是书香怡神啊,古来多少奇葩,现下几多豪杰,你是独领风潮的鳌头,他是一枝独秀的骚客,不尽数的总是掌舵前行的先驱者。闲话莫说,那么,是什么成就了文人的生平呢?而文人与君子之间究竟有什么关联?看官莫急,放眼瀚海滔滔,苍茫渊深,中华典籍滚如狼烟,且待在下慢慢道来,以求沧海掬水,取之点滴。
这君子不一定就是文人,但文人一定得是君子。隋朝著名诗人杨素,有让却乐昌公主与徐德言破镜重圆的佳话,时下有金岳霖舍爱林徽因,甘愿孤身终老寂寞一生的美传。都说君子有成人之美,文人何逊乎?要做文人,先做君子,君子所具备的品格与操节,文人当一丝不落,反而要更加完善并修持自身的品性。敢称自己是文人,那你就要经得住世人考盘的眼光,那你就要经得起世俗暗礁的拷打,过得了这斩马关,你,就是最美的。
三国时期,魏曹丕曾言:“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文人醉墨留香的前提下,必有一颗认识美、欣赏美及追求美的善心,只有这样才能够发现美,继而创造美。但是,文人知道,对于美的看法,各有不同的见解与诠释,而真正的文人是不会排除异己,唯我而尊的。
文人对于美的品味各有不同。君可见,蒲松龄浸淫鬼诞,郑板桥善画兰竹,曹雪芹大旨谈情,王国维人间词话;君可见,油盐酱醋皆是料,风霜雨雪尽其妙,春花秋月俱美景,梅兰竹菊各娉婷。一切来源于美的思想都不应该打击,一切纯洁的物事都不应该玷污,不拘一格出真知,百花争艳才是春呐。以己之准,苛世人同则者,心中并无大美;以自我感知的美,令百家同尊者,不是真正的文人。心存此念者,与假酸儒,伪道学何异?
文人对于美都有自己的偏爱与执着追求,而对于另类风格下的另类内涵,是否应该在“求同”的前提下而“存异”呢?区区不才,只喜搬弄几本典籍,闲来翻阅。每当走进文人留下的墨香中,读着那些各有千秋,刚柔并济般的文字,便似与多位充满智慧的圣贤隔空对话,体味人生百态,尘世冷暖,让人感觉到那么的亲切与儒雅。
若说文人如云片片,何事晓言分说,待化雨滴落,润紫尘灿烂,那么文人的心则是一颗沉默的水晶。初念学堂时,我也就五岁。我不知道母亲要把我送去哪里,去做些什么?只是有一种莫名的恐惧感,弱小的心湖像几只点水的蜻蜓在闹,扑腾扑腾地不安分起来。母亲拉着我,拿着小书包向前面走去,我则在后面用手指缠绕着衣角不知所措地跟随着。
我知道今后我将在这个地方度过一段很长远的时光,伴着郎朗的读书声,开始我的求知路。先生在讲台念一句,我跟着读一句,渐渐地,我知晓了文字,渐渐地,我了解了人文。懵懵懂懂的我,意识懵懵懂懂的清晰,我知道,书本中记载的东西离我很远很远,但我不知道,写东西的人去了何处,会不会被我惊醒。只有这些如汲甘露、开胸启智的文字,如一颗沉默的水晶般,照亮了我年少的梦……
文人心中的美是寂寞的。年轮一圈又一圈的转着,四季的风雨也在不断的更迭。如今,随着年龄的增长,对文人的了解也从最初的表象渐渐深入到了内涵。文人的一生都有着寂寞的经历,相对漫长的岁月来说虽然短暂,但是他的心却寂寞了一辈子。我知道,这种寂寞可以令文人用生花妙笔写意尘世的种种,但是心中会有很多话,却又无从诉说。
http://s8/mw690/67b720f7x7b7d91789067&690
随着岁月的迁流,文人心中的寂寞便会尤为厚重。天色正浓,风声入耳。萧条的季节里,文人总是会站在一旁,呆呆地眺望着天空远去的雁影,直至日落西山残红,直至夜来凉月初升。文人与美,长话短说;文人与我,不说也罢。当岁月飘落了花满径,当时光消退了人事休,还有文人的笔墨,可以在寂寞的回望中相得益彰已然足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