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市场趋势驱动的逻辑及前瞻

(2018-11-30 11:20:56)
标签:

货币政策

经济预期

全球趋势

我们暂不从技术面来讨论这个问题,我们用基本分析方法来看看中长期趋势将怎样驱动展开。

大家知道,市场是有经济数据的预期来驱动的,而事件驱动只是催化剂。

比如说估值问题,它真实的状况不是直线趋势外推,而是各种曲线趋势。如果仅仅用过去的数据参数推测估值,势将大错特错,误判趋势。

打个比方,如果未来大部分企业亏损,你说现在的估值是洼地,是不是很可笑?

经济的周期性是不可否认的,现在处于啥周期的研判非常重要。

周期的形成很复杂,但与货币政策周期密切相关。

我们本文不长篇大论来讨论这个问题,连点简单的干货!

为什么说美联储的政策非常重要,就是因为它主导全球货币政策周期。

大家都知道,美国近10年的超级牛市是美联储的QE发动、推动的。2015年底美联储停止QE,为啥美股继续牛?是欧央行、日央行、中国央行接力QE,形成对美元的牛市支撑,美联储货币开始紧缩的全球资金虹吸效应===全球流动性继续增加,继续推动全球借贷,买美股投机……来实现的。

那么,这个趋势为何不能继续呢?

就是因为欧央行年底马上要停止QE增量,中国央行为保汇率、控制极端严重的房价泡沫(不控制将很快崩塌、一地鸡毛),不得不停止短期工具折腾放水,并且在偷偷缩表……全球新增流动性减少所造成。

近期国内媒体及投资者被美国媒体误导,在炒作美联储将减缓加息、甚至暂停加息。

这有啥可炒的?可高兴的?

这种计划是美联储的公开计划,与当初0利息相比,现在借贷成本已经很高了,而股市开始进入熊市,金融借贷的积极性会快速下降。

特别是货币政策的焦点已经转移到美联储的缩表上面,从第四季度开始美联储每个月缩表500亿美元(近3500亿人民币),明年开始,每年将缩表4000亿美元,相当于4万多亿人民币!

要知道这是基础货币减少,如果再考虑货币乘数因利息在高位的被迫下降,会导致对全球流动性有多大打击?

因此,还炒作是否减缓加息,是不是被愚弄,或者自我欺骗?

货币政策的问题焦点已经变了,别看是否加息了。

在这样的背景下,必然限制中国央行的货币政策,你能够在保汇率的前提下,维持货币政策平稳的现状就不错了,就不要考虑能不能宽松的问题了

那么,放弃汇率行不行?你问问央行官员,敢承担这种会导致经济崩溃的历史责任吗?

同时,在美联储缩表前提下,你继续宽松就是协助美联储对中国资金的收割,就是一种典型的无知或买办行为,将受到历史的审判。

好了,全球货币政策周期环境已经清晰,那么这种状况下,经济数据及预期会怎样呢?

全球所有的权威机构都预期经济将走低,你中国会独树一帜?

经合组织OECD调降对中国经济前景的预估,预期2020年中国经济增速将放缓至30年低点6.0%这可是低于2008的数据预估。相信他们不是随口胡说的。

近几个月的国内经济数据已经在说话了,而且信贷数据低于预期,因为企业对全球需求没有信心。全球大宗市场近期的暴跌也说明全球的终端需求及制造业的需求预期问题。

会改变这种经济数据吗?短期统计局可以做到,但未来两年很难趋势性做到。

因此,从基本面分析,未来2年的中长期趋势,是很难与全球趋势背道而驰的,短期反弹会有,特别是人造的政策市,或者超跌后的技术性反弹,国内事件驱动,但是经济或股市见大底,是东方经济学(实际上是当代过度凯恩斯主义的外衣,不是新发明)的历史性笑话,历史将再次证明势不可挡,也终将证明当代过度凯恩斯主义的最后破产。

在此理论思维主导下的市场预期,也必将南辕北辙,误信者必将付出巨大的历史性成本代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