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一套难得的“中学生思辨读本”

标签:
转载 |
http://s15/mw690/001i1CIRzy78JmzOOR0be&690
一套难得的“中学生思辨读本”
李春鸣
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我想向所有中学生推荐一套难得的读本:《古典诗歌的生命情怀》《现代杂文的思想批判》《当代时文的文化思辨》《经典名著的人生智慧》。编者是积极探索语文教改的手段与途径的语文特级教师余党绪。多年来,他主张扩大学生的文化视野,提升学生的文化层次,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文化精神修养;强调语文教学要体现“语言的魅力、文学的韵味、文化的视野”。他引导学生读书,介绍经典,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让学生观察社会,关注文化。这套“中学生思辨读本”正是他的这些教育理念在阅读上的体现。
于漪说过,阅读是一种心智锻炼。读今人的书,可与同时代的人作精神上的对话;读古人的书,可继承古圣先贤的思想智慧。对于青少年来说,阅读之于成长的意义重大。可以说,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心灵发育史。然而在当今应试教育仍在作祟的背景下,在功利氛围浓重的情况下,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堪忧。课外阅读几乎空白的中学生怎么可能有良好的心灵发育呢?
这套丛书试图从诗歌鉴赏、名著导读以及杂文和时文的阅读上来培养青少年的理性精神和批判性思维。在我看来,这是语文教育的当务之急,刻不容缓。克服民族思维的弊端,改善民族思维的质量应该是当代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功能。
编者在《古典诗歌的生命情怀》一书中将精选的99首诗歌按照主题分为十类:生与死,情与怨,功与名,家与国,物与我,穷与达,进与退,今与昔,离与合,悲与欢。这基本上囊括了一个传统诗人所要面对的社会命题、所要经历的生命境遇和所要解决的人生问题。其实古今人的生存困惑和人生问题是相似的。我们可以通过诵读、鉴赏和理解,体悟诗人们千姿百态的人生中所蕴含的生命真谛,从而观照自己的人生。
鲁迅把杂文比作“小小的显微镜”,它“也照秽水,也看脓汁”。杂文的价值,正在于它激浊扬清,拨乱反正,正本清源。《现代杂文的思想批判》十个主题的设立,呼应的是学生的精神成长与人格成长:独立人格,自由思想,公民意识,理性精神,质疑能力,悲悯情怀,回到常识,坚守良知,拒绝遗忘,审美人生。这些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都是难以回避的话题。
十多年来,编者一直坚持“万字时文”的阅读实验,以弥补教材课文篇幅短、容量小、题材单调、主题狭窄的缺陷。《当代时文的文化思辨》共收集35篇作品,是从编者平时教学中积累的500多篇时文中选出,都是学生认可和喜欢的精品,多是以文化眼光观照人物、历史、思想、典籍等内容的思辨性的文章。所谓“万字”,强调的是读物在长度、容量和难度上的挑战性,同时也暗示了其在内容建构上的理性化与思辨性。“万字时文”的阅读,有助于学生提升自己的知识层次、阅读素养与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辨力和文化思辨力。
《经典名著的人生智慧》通过九部名著与学生一起思考九个人生问题。好的经典一定是人生的教科书,是解读生命经线的智慧之学。学习经典不只为了增长知识与学问,而实是对生命本质的认知、体证与回归。本书以名著为桥梁,编者与学生展开的是关于人生、关于生命的对话。在分享编者的阅读体验和人生感悟的同时,学生们自然也能获得人生智慧和阅读方法。
编者对这四本书按不同的阅读内容进行了功能定位:古典诗歌的阅读旨在生命体验的感悟,现代杂文的阅读立足于思想的冲击与观念的对话,当代时文的阅读立足于视野的开拓与文化的思辨,经典名著的阅读重在人生经验的借鉴。同时,四本书在思想与视野上有一个共同的功能指向:理性精神与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总之,这是一套不可多得的“中学生思辨读本”,值得中学生们去好好地研读。(2016年12月20日)
(此文发表于2017年2月12日《江淮晨报》http://epaper.hf365.com/jhcb/html/2017-02/12/content_2685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