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片仔癀、天然麝香与林麝养殖

(2010-09-29 08:13:50)
标签:

股票

  片仔癀自从2003年上市以来,股本扩张、融资、分红情况如下:
┌────────────┬────────┐
|     总融资额(万元)     |    34200.00   
├────────────┼────────┤
|     总派现额(万元)     |    36820.00   
├────────────┼────────┤
| 总派现额与总融资额之比|      1.08     
├────────────┼────────┤
|      上市公司排名      |       89      
├────────────┼────────┤
|      股本扩张倍数      |      0.40     
├────────────┼────────┤
|      上市公司排名      |      1608     
└────────────┴────────┘


派现多于融资额度,股本没有实际意义上的扩张(上表中的股本扩张倍数是股改大股东送股),还有包括对红旗及兴业系的投资等,说明:
现金充裕;根本无法扩大生产,扩大市场。

这些是什么问题呢?


片仔癀的垄断稀缺毋庸置疑,但是还是存在如下问题:

1.总的来说还是属于药品,不象酒品或者补品:
  • 一个人没事不会买一盒片仔癀,类似茅台那样,一个人或者邀几个人在一起嚼着吃
  • 或者象阿胶一样,有事没事可以掰一点泡着吃了【没毛病吃这个干吗?】
  • 除了沿海和海外,内陆人士不会象买来送礼【原因:了解不多,认知度不高】
2.先从海外火起来的,国内知之甚少;
3.受原材料的稀缺、成本限制以及市场容量限制,无法大规模生产
4.缺少创新意识,没有一个好的品牌战略,毕竟云药只有一个。


再看历年的产量情况:

  •   民国初期,得片仔癀配方嫡传的延侯和尚(俗名黄拢)还俗,娶漳州馨苑茶铺李珠为妻,自此,茶铺兼制售片仔癀。当时,年产仅数百粒;每粒重一钱 (3.125克),售价银元5元。
  •   1956年,2432粒,全部出口。
  •   1957年片仔癀停产。
  •   1959年恢复生产,产量4288粒,出口2182粒。
  •   60年代:共生产片仔癀15.73万粒,出口14.30万粒,出口量占总产量的比重为90.91%。
  •   1966年产量最高,为5.84万 粒,出口5.74万粒。
  •   70年代共生产片仔癀287.65万粒,出口269.31万粒,占产量的93.62%。
  •   1970年产量为7.44万粒
  •   1973年为29.93万粒
  •   1977年为 37.87万粒
  •   1979年为69.18万粒。
  •   80年代,漳州制药厂共生产片仔癀1705.04万粒,出口907.82万粒,占产量的53.24%。其中,
  •   1988年片仔癀产量最高,达245.06万粒,出口148.42万粒。
  •   1990年,漳州制药厂生产片仔癀184.33万粒,出口77.92万粒
  •   2003年上市前,年产200万粒
  •   上市后,年产规模可达到250万粒


算算对麝香的需求情况:

250万*3%*3g=2500000×0.09g=225000g=225kg
每粒片仔癀质量是3克,含天然麝香3%,合计含0.09克
不考虑损耗,生产250万粒需要天然麝香225千克。

每个成年林麝一年产麝香按照20g计算,需要225000/20=11250只麝
考虑到雄雌各半,不考虑幼麝(产麝量为成年林麝的1/8),最后成麝存栏数量达到2万只才能完全满足当前单一淀形品种的最大产能的需求。
如何再加上片仔癀软膏等其他品类的深长,那需要的麝香更多。就别说扩大再生产了。



结合这样的原材料规模,看看麝香基地建设情况:

1. 片仔癀的四川养殖基地在07年签订合同的时候只有320多头,根据公司09年7月份的报导【2009年7月1日,在科技局局长徐建成及分管副局长蔡亚河的带领下,科技局相关科室领导一行在我公司潘总的陪同下亲临我公司在四川米亚罗的养麝基地进行实地考察。我市新闻媒体也高度关注,漳州电视台也特别派出记者吴为全程参与报道。经过一年的努力和研究,成年麝成活率为 95%以上,幼麝成活率为80%以上,同时08年完成征地10亩用于圈舍扩建,现已扩建完成,存栏量扩增一倍。】,09年上半年,存栏数达到600头,按照每一头雌麝一年产一头幼麝的繁殖速度(年增长率为50%,假设成活率达到100%),从09年7月份的存栏量600头计算,在7年后(2017年)的林麝存栏数为:
600×(1+0.5)^7=1.025万

2. 再考虑到陕西基地建设,到2017年,顶多也只是多1万头。

目前公司的存货加上每年从国家购置的原料,只能满足5-8年的生产。也就是说,到2017年左右,公司的原料可以达到自给。


算一下:

10万粒片仔癀,需要麝香:100000×0.09g=9000g
需要存栏数:(9000/20)*2=1000

这样算起来,从今年下半年开始,片仔癀理论上就每年可以新增10万粒的产量。
  • 第一年(2011年):10万粒
  • 第二年(2012年):10+15=25万粒(从10万基数开始,按照年增长50%计算)
  • 2013:25×1.5=37.5
  • 2014:37.5×1.5=56.25
  • 2015:56.25×1.5=84
  • 2016:84×1.5=126
  • 2017:126×1.5=189

去完库存话之后,以后的产能就可以按照50%的增速进行了。



艰难历程:

  • 公司上市之前,于2002年就与“四川养麝研究所”(中国最大的林麝养殖基地)签订养殖林麝协议,于05年合同执行失败,自动失效【失败的原因是无法向国际濒危动植物公约组织申请注册】。
  • 07年7月,终于找到四川林业局,收购米亚罗养麝基地。
  • 09年2月份开辟第二战场,在宝鸡凤县(中西部比较著名的林麝养殖基地,几乎家家养麝)成立第二基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