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锦屏中学回忆》之《校园人物》系列之《大小文芳》、《左麻子》、《杨羽》《欧阳永福》、《校园幽灵》

(2012-09-11 10:21:28)
标签:

锦屏中学回忆校园人物

杂谈

分类: 散文原创

 

 

 

大小文芳

 

在学校女生中,最叫得响的是大小文芳,大小文芳并非两姊妹,在校园里,也算不上校花,大的其实姓闻,小的才是姓文,因同音,又在同一个班,所以统称为大小文芳。大小文芳与我们同级不同班,尽管我孤陋寡闻,但进校没几天就芳名灌耳了。可见,人想出名,先要取个好名。大文芳是学校闻振祥老师的千金,中等身材,光从容貌看,还算不上校花,第五名都排不上,但人长得特文静,有涵养,隔窗侧看,透着一股古典美人的气息,属贤妻良母的那种,成绩也属中上。小文芳乃城关人,家住河边街,不算漂亮,但长得小巧,浑身透着一股灵气。此女不但好学,天赋好,成绩优,心志也高,在全年级排前三名,常拿年级总分第一,文采好,每有独到见解,曾拿校园作文大赛第一名,因而还有些傲气,大有瞧不起天下男人的气概。但此女又专好与男生交往,非恋爱的那种,郊游、辩论、下棋、跳舞,在校园几乎是占尽风头。

大小文芳后来都考上了较理想的大学,现芳踪何处,不得而知。

 

左麻子

 

左麻子叫左小红,铜鼓人,虽名为小红,却非女子,乃扎在男人堆里的一矮子。细观其脸,倒长得清白细腻,不知为何称为麻子,后有人告曰:十个麻子九个乖。此子天生聪明,记忆惊人,非我辈可比,是以人称麻子。后得知,左麻子果然厉害,学校文科类,成绩一度拨尖,在一次期末统考中,政治曾考满分,历史也接近满分。只可惜,此子聪明用错了地方,得几次第一后,竟明星似的,忘乎所以,听说整天不是围着老师的房间转,就是围着女生转,专门与人摆门子,搜集些学校掌故、奇闻轶事,以为能耐,课也爱上不上,因此成绩直线下滑。后竟卷起被窝,退学回家,让惜才之师,徒留一叹。

前些年,在地税工作的一同学喊吃饭,说是有同学来了,我说谁呀,他说你来了就知道了。等我到街上同学约定的某一狗肉馆一看:啊,原来是左麻子!几年不见,左麻子还是老样子,不见长高,也不见长麻子,仍戴着一副高度近视镜。但眉宇间,还是有了几分苍老。席间,述及过去及现在种种,虽才十年有余,却恍若桃花村人谈及先秦魏晋之事,大有隔世之感。左麻子说,退学回家后,没过一年,就结婚生子了,后来在村中办了个养殖场,有些收入,靠着那些鸡呀鸭呀一天天见长,日子也一天天好过,离当富翁的梦算是不远了。却不料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还真应了这句话,一场瘟病把个养殖场全搞垮了,后因债务及其他又与人打了一场马拉松式的官司,把个好端端的家境全废了。老婆也丢了两个崽给他跑浙江去,三四年了一直没回来,打电话说是左麻子有钱就去接她来,没钱去接就不来了。左麻子说,造孽两个崽,家虽烂了,但感情还在呀,讨饭都要去浙江把老波接来。这不,跟同学求助来了,看能不能看在同学一场的面上借些盘缠去浙江,等哪天翻身了再来重谢各位同学,还真不相信这辈子就这样完了。说的甚凄惶,并连带了几个“他妈的”,仍是那样的不忌天不忌地。我当时身上也正穷得发愁,只好哄他说,钱在学校,没带来。于是带他去平略中学歇了一晚,第二天背地里跟人借了三百块钱给他,就算是“英雄惜英雄”吧,我想,凭他左麻子这个名号,总有一天会东山再起的。

至今,仍无左麻子的音讯。

 

杨羽

 

杨羽是地茶人,中考时全县第一,又因长得也帅,红扑扑的脸,还真有些像关羽,只是没有关羽的武功,也没有关羽的杀气与傲气。杨羽这人活泼,嘴巴会讲,人缘好,人气旺,又因是中考状元,所以进校第一天,就人人皆知了。明星一样的杨羽,一进校,就分在英语成绩最好的班——高一(1)班,并当班长。班主任王家煜对杨羽可是寄予厚望的,希望他能带领全班同学向他看齐,沿着高考的跑道奔跑和冲刺。

三年过去,好不容易,终于来到了高考这道门槛。高考结束后,同班同学中,考上大学的,榜上的名字一长串,班主任看花了眼,愣是没看见杨羽二字。真的没有。几乎被视为天才的杨羽,竟然连个中专都考不上。考不上的杨羽又补习了一年,不知为啥,还是落第。抱着无尽的失望,杨羽回家去了。后来听说在他们村当了两年的代课教师,嫌待遇过低,跑到外面闯世界去了。

总结起来,是两样东西害了杨羽杨大班长。一是足球,二是围棋。也许是因为太聪明了,杨羽这人,学啥会啥。象后来流行桌球、麻将与上网一样,当时的校园,开始流行足球和围棋这两样东西,足球踢得好的,能赢得操场上一排排女生的喝彩声和鼓掌声,大凡有足球天赋又好此项运动的男生绝不会错过表现的机会。杨羽便是其中之一,在校园十大球星中,除了“独臂将军”吴育林,最惹眼的便算是杨羽了。

光会踢球还不算厉害,真正厉害的是围棋高手,那是智慧的象征,听说最需要高智商的就是围棋这玩意。我也是那时知道了棋圣聂卫平的大名的。所以,在校园里,不会下几手围棋,不拼出个八、九段的头衔来,光会读书,成绩再好,也是算不得聪明的。所以,大半个学校的男生女生,都在学下围棋。当然,所谓的几段,也只是由校内棋界来评,一般由大家公认,说你是几段你就是几段。听说围棋的段是一种职称,就像现在的中学教师几级,职称高只代表资格老,并不代表水平高。听说围棋职称最高只评到九段,而我们班居然有一个被称为十段的,可见其资格和棋艺十分了得。当时围棋卖的很贵,是游戏奢侈品,一般人买不起,于是便用河边捡来的细小而扁平的鹅卵石代替,或干脆搓了许多小纸球来代替。上课时在课堂上同桌之间也可以玩,只要画个棋盘,一个拿铅笔画个圆表示执白,另一个画个圆里面再画个点表示执黑,被吃掉的棋子便用铅笔的红涂帽涂掉,简单易为,老师还以为是在商量做题呢。杨羽身为班长,当然不会用鹅卵石和纸球的,在众多棋迷的建议下,用班费买了一副较高档次的围棋,就是不反光不刺激眼睛的那种。当然,作为班长兼体育委员,保管围棋的重担也就落在了杨羽的身上。

只可惜当时的黔东南和贵州省还很落后,也无超前意识,不重视足球和围棋这些体育运动,要不然,不说全国,在省州范围,杨羽至少也得过几次冠军了。

毕业后,同学间相聚,每每提及杨羽,皆为之叹惋。一同学曰:天妒英才。信矣。

 

欧阳永福

 

欧阳永福是新化人,高我们两届,我也是他们那一届预选后才知道欧阳永福的大名的。预选时,欧阳永福得了全省第一,全校都炸开锅了。到正考时,连民族分在内,欧阳永福以575.5的高分摘取了全省高考文科状元,超过北京大学录取分数线85.5分,被北京大学轻松录取。真是“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考上北大的欧阳永福,一下成了锦屏家喻户晓的人物,甚至连整个黔东南乃至全省都知道了。欧阳永福成了锦屏学子的偶像。在这之前,谁也想不到在这样偏远落后的县境也居然能出全省的文科状元,真是太“伟大”了。欧阳永福过后,,有不少发誓要做欧阳永福第二的,有的第一年考取了名牌都不去读,硬要补习考北大,只可惜后来未能如愿。与欧阳永福同班的穆天中就是其中一个,还有个叫唐雷的,也在做着欧阳永福和北京大学的梦。作为特困生的我,就是在欧阳永福所激发出来的这种精神氛围和学习气场的带动下,硬是克服了了贫困和疾病等等各种困难把学业坚持下去,最后也得了个学校,虽距离理想甚远,但总算没有半途而废,也足以告慰在我高考前即撒手人世的先父的在天之灵了。

我到省内某大学读书时,同班的同学都向我打听欧阳永福这个人,问我他是不是真的在小学时代就读完了初中课本,他家是不是在假期时真的请了一位教授来当他的家教,有的还谈到了风水和先人坟地问题。这简直教我无语。我想一个人一旦成名了,总不用担心有人会把他吹得神乎其神。

但无论如何,北大毕业后一直在外交部工作并经常出国任职的欧阳永福,不愧为锦屏学子的偶像,确实是锦屏中学的一座丰碑,也是锦屏教育至今仍无法逾越的一座高山!

 

校园幽灵

 

人称“校园幽灵”的穆天中,是启蒙人,高我们两届。至今我还弄不清“校园幽灵”这个名号的来历,或许是因其思维与表现有异于常人,有些特立独行的缘故吧。穆天中与我非同级同班同学,只是高两届的校友而已,但能让我永远记住他名字的,是他的远大志向与自命不凡。高考报考时穆天中单点北大,结果落榜。单点北大落榜后,穆天中作了自我总结,认为文科方面,他已没有多少潜力可挖了,觉得自己的优势在理科,且理科的录取分数线相对文科来说,要低得多,北大也是如此。于是第二年补习时,穆天中改学理科,且孤注一掷,不留后路,又是单点北大。可惜,又考不上,且相差甚远。穆天中又作总结,觉得自己理科虽行,但毕竟丢久了,短时间内想搏取高分考上北大,还是有些难度,于是第三年补习又转读文科。本来还想单点北大,但家人已下了通谍,再考不上,就回家种田,不许补习了,穷苦农家经不起你这样折腾。因此,穆天中填了两个志愿,一是北大,一是贵大。他说,再考不上北大,就在省内读贵大,少用老爸些钱,其余那些学校,要不是单点北大,他想考哪所都得了。结果,穆天中还是未能考上北大,带着无尽的遗憾到贵大报名去了。

有一回,我到贵大拜访锦屏老乡,遇见穆天中,谈及高考的一些感想,他说,没什么后悔的,人生难得一回搏,搏过了,不管结果如何,心里也算服了。

毕业后,我分到黄门中学任语文教师。一天,下早学后正欲吃饭,一同事对我说,有个收药材的老板现到我们学校石老师处,要想见你。石老师和我在锦中一起同级读过,也是认识穆天中的,等我到石老师处一看:哟,怎么会是老穆呀!你怎么当起药材老板来了?老穆说,此事一言难尽,说来话长。石老师说,我们还是边喝边聊吧。

老穆说,到贵大读了一年,第二年就退学了。原来他早就有了女朋友,打算一起过日子的那种,感情不是一般的好,是无论如何都丢不得的那种。却不曾想,女友患了大病,为治病,家里能卖的都卖了,他为了治女友的病,把家里能卖的也卖了。再加上家中父母也年老体弱,根本不能照顾女友,于是他只好退学,回家照顾女友。一年后,感谢苍天,女友总算好了。之后不久,他们结了婚,两家人变做一家人了。石老师说,你这故事是编来哄我两个的吧。老穆说,你编一个给我看,看你编得出来没有。之后,老穆继续说,他开始学做生意,后来觉得药材生意不错,就做起了药材生意。现在积累了一些资产,想把它再做大做强。考不上北大读不起贵大,这辈子的理想就这样完了,只能通过赚钱来作点弥补了。说的很黯然,又不乏豪情。“下个月我准备到俄罗斯去考察一下,听说那边的药材生意好做,我想到西北边境做去”,老穆继续说,“若顺利的话,到时我请你们喝伏特加”。

此后,长时间没有老穆的消息,后听说他不知有什么神通,竟然拱到贵州民族报社去,玩起笔杆子来了,也不知混得如何?唉,看来没机会喝老穆的的伏特加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