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培养宝宝“整夜睡眠”的4个步骤

(2011-10-25 00:35:36)
标签:

早教

宝宝

亲子

睡眠

培养

方法

育儿

分类: 快乐早教

克拉从两个月开始睡整觉,晚8点——早6点。朋友都说我生了个天使般贴心的孩子,其实,睡眠习惯更大部分是取决于后天的习惯养成。
我在生克拉之前,甚至是怀孕时都做的差极了,被各种韩剧、穿越文牵绊着,每天不到午夜12点绝不会进卧室。

宝宝的睡眠习惯在娘胎里就开始养成了,如果妈妈一直兴奋,宝宝也不会那么甘心的睡去。。。。。。

所以,从克拉刚刚出生的时候,我就开始了睡眠培养计划——

 

(我用以下方法,花了两个月时间,帮着克拉建立起了他人生的第一个秩序感——睡眠秩序,后来又推广给朋友、朋友的朋友、朋友同事的朋友。。。。。滚雪球一般的,成功的影响了很多宝宝,也让很多妈妈成为“轻松懒妈妈”。)

 

1、  建立睡前秩序。
这是最重要的一点,一旦建立起宝宝人生中的第一个秩序——睡眠秩序,那么今后的很长时间里,妈妈只需要跟随宝宝的成长稍微做调整就好。睡眠好的孩子,不仅身体发育的快、大脑更灵活、更会有比较强的幸福感。
睡眠秩序建立方法:从宝宝吃倒数第二顿奶开始,每项活动都成为每天准时准点去做的活动。

以克拉8个月时间表为例:

500  喝奶-

530读绘本及闪卡

600自由游戏

630辅食-

700洗澡-播放睡前轻音乐(推荐卓人和潜脑,有需要的妈妈来找我要)

730睡前奶-

800睡前按摩-入睡-音乐停止。

每一天晚上,这些项目都在固定的时间地点来做,这个时间表,妈妈要根据宝宝的具体情况来制定,7点或者7点半以后的时间里,睡前曲是背景音乐,可以一直播放,音量要小小小小的,若隐若现就好,尽量避免让宝宝兴奋。

 

2、  所有睡前准备活动都做完了,宝宝就是不睡,还哭闹,怎么办?


用三样东西来解决:温柔、耐心、耐心。

是的,1个温柔+2个耐心。

妈妈抱起宝宝,温柔的笑,温柔的说,温柔的唱,尽量压低声音,做好这样的心理准备:宝宝,尽情哭闹吧,妈妈读得懂你的意思,妈妈会一直陪着你。。。。这种宽泛、轻松会传递给孩子,这就是最初的安全感。

然后逐步缩短时间,从哄一个小时到哄半个小时,逐渐到放床上宝宝自己玩自己听音乐自己睡去。

3
、宝宝半夜醒来哭闹,怎么办?
如果是母乳喂养(通常是一岁以内,这个还要看计划的母乳时间,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调整),就尽情的让宝宝吃夜奶吧,人无夜奶不肥啊~~~~
如果是奶粉宝宝,又定量又定时的,一般三四个月以后不会有夜奶需求了,这个时候醒过来,千万不要逗宝宝开心,不要跟宝宝聊天,甚至不要开灯,抱起来轻轻摇抱(不要用力摇晃,对大脑伤害很大),用嘘拍的方法让宝宝再次入睡,这样做是在暗示宝宝:夜晚,是用来睡觉的。如果是尿湿了不舒服,就尽量小动作的更换,建议妈妈们用花王纸尿裤,一夜不换都很干爽(怎么看都像个托)。


 4
、五分钟暗示法

     更大些的孩子,可以用5分钟暗示法了,这个方法是心理学的一个常见手法,日本早教先锋七田真先生第一次写在书里,用这个暗示法为很多孩子解决了各种问题。

    当宝宝逐渐大了,有自己的想法和意愿了,很多时候还沉浸在白天的一本书里、跟小朋友的一个争吵里,5分钟暗示法通常对安眠很有效果,具体操作如下——

    五分钟暗示法”是一种对进入REM睡眠状态的人通过暗示进行治疗的方法。所谓的REM睡眠是指人在睡觉的同时,大脑保持在类似于清醒状态的睡眠阶段,做梦通常发生在这个阶段。

    进入REM睡眠状态,眼球会在眼皮内不停地转来转去,如果在这个时候加以暗示,这些暗示就会对右脑产生作用,从而提高右脑的想象力。

    也就是说,除了安眠,妈妈可以用“5分钟暗示法“解决孩子更多的问题,早教主群的雨霏妈妈用这个方法改掉了孩子的打人习惯,那天在群里说起来的时候,引发了大家对”5分钟暗示法“的热议。

5分钟暗示法“的几个操作要点:

1、  在孩子看起来快要入睡时进行,表现是闭上眼睛后,眼皮在活动

2、  一边抚摸孩子,一边轻柔说话;

3、  放纯音乐当背景音乐

4、  说出妈妈希望的内容:“妈妈摸摸你,你感到很舒服,慢慢的睡啊睡啊睡啊,睡得特别香甜,一直睡到太阳出来,小鸟出来,妈妈爱你,我们都爱你。。。。

 

我更愿意这样解释5分钟暗示法:这是母子之间的“神交“,那种安静的、充盈的爱和默契,足以让人感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