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八个星天外 。今

标签:
进行曲今之言兄弟爱情故事情感 |
分类: 今之言 |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西江月》 宋 ·辛弃疾
春天的天气,变化多端。
傍晚,坐在窗前看太阳在蓝天白云中向山顶坠去,没感觉到东方却酝酿着狂风细雨。霎时间,反射着阳光的雨点,像万剑穿空一样射向地面。发现不妙,匆忙下楼去帮朋友收晒在院子里的衣服。跑下去的功夫,雨点已经停歇,地上只有一个个硬币大小的水迹,均匀散布在水泥地上。在依然强烈的阳光下,分分钟就化于无形。
又一场雨,是在夜幕中降下的,悄无声息的打湿了安静的小山村。春雨贵如油,老天爷也格外吝啬,点到为止。凭栏远眺,在湿润的空气里吹着风,东方的天空已经繁星密布,夜色安详。
奔波的生活,这个把月却停留在这里,有时间到处走走,随便看看。山居岁月,因为没有太多的欲求,反而变得容易满足,像小孩子一样,新鲜无处不在。
这几天,村子里流行种草莓,原因是一家人试种的一小块草莓地结出了红红的果子,请邻居们去采摘。摘回来的不仅是一把把的草莓,还有小心移来的嫩苗。在好几户人家,都看到新栽种在花盆里的草莓。遥远的村落,距离市场很远,小规模的种植很难见到经济的效益,但能长几棵结几个,也是一件开心的事情。
那天到村后大山高处只有几户的一个小聚落,午后闲来无事,四处走走。不知不觉已离村子三四华里,视线里已经没有人家。站在地势稍高的小山顶,看着脚下无尽的山谷,山风吹来,心旷神怡。
忽然,从不知哪里传来一阵歌声,若有若无,宛若天籁。环顾四周,并没有看到人影。循着歌声的方向寻去,移步换景,只见山坳里有一处总共不过几分地却分了四五层的梯田,快要成熟的麦子泛着金黄,隐约看到一个弯腰劳作的身影,那就是歌声的源头。
“山歌,是产生于山野劳动生活中,声调高亢、嘹亮,节奏较自由,具有直畅而自由抒发情感特点的民歌。山歌产生在辽阔宽广的大自然环境之中,是人们上山砍柴、田间劳动、山野放牧,或行脚小憩时,为了抒发内心的感情或向远方的人遥递情意、对答传语而即兴编唱成的。”之所以敲出这一段教科书式的定义,是因为只有在这个时候,才能体会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句话。无数我们在书本上看到的知识,在这大山里得到了验证。虽然,搞艺术的人越来越少会到大山里采风,但写出这句话的老一辈的艺术家曾经深入民间,寻找深藏于民间的歌舞艺术。
不懂赏鉴艺术,但能够被感动,并不是因为我的悟性,而是这歌声的魅力。那位劳作的农妇,并没有刻意唱给别人听,却造就了天籁之声。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这样的场景,似乎只应该出现在电影里,我却能够置身其中,何等幸运。坐在歌者看不到的大石头上,静静地聆听,歌声经过山风的吹拂,更加婉转。
就这样不知道坐了多久,远远地看到一位男人翻过山梁,帮女人捆起从麦田里拔出的野草,甩到肩头,一前一后重新消失在山梁上。
歌声断了,若有所失的我起身继续漫游。大山里绝不缺少新奇,灌木丛里,一朵奇怪的花勾起了我的兴奋。那是本地特有的天南星属的一种南星,叶子还没有发,只有一支花梗探出地面十几厘米,佛焰苞的顶端并不伸直,而是若即若离的弯下来。
http://s3/middle/67b41a1ega22eb18ccc91&690 人工种植的半夏,无忧无虑,枝繁叶茂。而在这干旱贫瘠的山谷,近亲的南星们却要忍饥挨饿,精打细算着自己的生命历程。不发叶先开花,然后艰难的探出一两片叶子,为果实供应营养,到秋季,结出一团火红的果实。为了生命的延续,狠着心让果实充满剧毒,牛不食羊不采,就这样一代代的繁衍下去。同时,根在土层下的石缝里无尽的延伸,几种生存策略并用,多少年过去,才有了这零零星星却美丽异常的花。
同样是生物,艰难的生存有些让人心生敬佩,有些却让人无奈和痛恨。朋友搬来两盆长寿花给我装点房间,盛花期已过,干枯的花朵中还有一两点鲜红,红红的叶片充满生机。用剪刀把开败的花枝剪掉,随手扔在旁边那棵灌木的花盆里。没想到,昨天再看,竟然密密麻麻爬满了绿色的蚜虫。原来,它们早就在长寿花上安家,随着花枝搬到了新家。准备用烟屁股泡水治虫,别怪我无情,“南无阿弥多婆夜”,一遍往生神咒送你们归西吧!
这里没有假期,也不知道假期里你安排了些什么活动。自顾不暇,不能常常嘘寒问暖,你都理解。
谢谢你,我的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