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姑娘与掰掰锁 。今

标签:
进行曲今之言兄弟情感 |
分类: 今之言 |
http://s1/bmiddle/67b41a1e4964097231710&690
昨晚八九点的时候,几个朋友打电话叫去喝粥,到转角处新换了老板的那家店要了一大盆鱼羹。人家吃过晚饭的,是用羹塞塞缝,而我没有吃饭,越喝越饿。一时兴起,提议大家买水饺回去煮。在超市买了两大袋水饺,一点凉菜,一头大蒜。
到自己楼下的时候,跑去拎了上次刚开瓶没喝的一瓶皖酒。到朋友家的时候,锅里的水已经开了,下饺子打冷水出锅,聊着彼此感兴趣的话题,二两小酒下肚,又饱又暖。一个人回到公寓,已经十一点过。打开电脑,看新闻。正愁平淡的生活找不到写日记的话题,凤凰网的一则新闻让我有话可说了。
一则题为《重庆现长象鼻的怪虫,盘点全球怪虫怪兽》的新闻里,大惊小怪的记者尽情渲染着自然界的神秘。新闻这样写到:
http://s15/small/67b41a1e0756d336f3c4e&690
这个年头,媒体大惊小怪的炒作一些奇闻异事,拿无知当有趣。这种虫子是中国南北非常常见的一种象甲虫。手头没有资料,我的第一感觉这是“臭椿沟眶象”,属鞘翅目,象甲科。在家乡,这种小虫子叫“掰掰锁”。意思是在它受到惊吓装死的时候,要让它活动起来,就要把它所有蜷缩在一起的腿掰开,而它硬硬的身体就像一把老式的门锁。
小时候,每次回外婆家,都会在院子一角的那株臭椿树上发现几只掰掰锁,和几个小朋友捉来一只只的掰开它们,耐心等活动起来,痒痒的在手心里爬。
在后续的报道中,新闻居然对稀松平常的蚰蜒做了这样的描述:你见过这样的怪虫么?它形似蜈蚣,长着十几对张牙舞爪的长足,却比蜈蚣大得多,口边的钩爪非常尖利,全身棕黄色布满红斑,让人看了就毛骨悚然。“从来没见过这种超级吓人的‘怪兽级’小虫”,网友称。而此文的标题是:“怪兽级小虫似蜈蚣,专家:该虫是蚰蜒”。我不禁哑然,看来“砖家叫兽”有时候并不是专家教授的错,而是大众的素养和媒体的表述,让人们误以为专家就是干这些鸡零狗碎的事情。
蚰蜒、蜈蚣,前一次让某些朋友不快的马陆,还有山蛩虫(音qióng,穷),都是节肢动物门单枝动物亚门多足纲的动物。蚰蜒,很多地方叫做“钱串子”,看名字还带着些财气。不过,要是把蚰蜒颠倒过来,“蜒蚰”就是那类似没壳蜗牛的鼻涕虫了。
http://s10/bmiddle/67b41a1e49644e9910f71&690
在动物分类上,“花姑娘”属于同翅目,和蝉、蚜虫是比较近的亲戚。扯开说,又涉及一个问题,就是昆虫纲的分目问题,这是学术界还没有结束的争论,分目系统最少7目,最多达40目,一般为28—33目,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找资料看看。http://s8/bmiddle/67b41a1e496449eb8c205&690
这些东西怕是几节课也讲不清楚,就先介绍一下常见的鳞翅目、双翅目、半翅目和同翅目的区别吧,为了简单起见,从百度上搜了一段话。右侧的配图从上到下就是下面的四目。
鳞翅目:翅为鳞翅,翅上附有细小的鳞片,成虫为虹吸式口器。如蝴蝶、飞蛾;
双翅目:翅为膜翅,第二对翅退化为平衡棒,成虫口器为刺吸式或舐吸式口器,如蚊子,苍蝇;
半翅目:第一对翅为革质,第二对翅为膜翅,且第一对翅不能全部覆盖第二对翅,成虫口器为刺吸式口器,如椿象;
同翅目:翅为膜翅,第一对翅与第二对翅形状大小基本一直,成虫口器为刺吸式口器,如蝉(俗称知了)。
越整越复杂了,呵呵,都不知道怎么结尾了。大自然,就如我们的生活,充满着已知和未知,值得我们永远回味和探索。扑下身子投入进去,我们可以看到五彩缤纷的世界和光怪陆离的动植物。每一种生物,都有许多值得我们去了解的地方,善恶美丑,就仿佛人类社会。
而我们,独自生活了二十三十载,以前属于各自的记忆,成为我们永远独自或者共同回味的历史。而往前看,同样是无穷无尽的人生之路,铺展开来,看我们会踩上什么样子的脚印。我期待着这一路的风景。
爱你,爱生活,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