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进行曲
进行曲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105
  • 关注人气:71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花红、柰与林檎        。今

(2010-07-18 17:58:36)
标签:

进行曲

今之言

兄弟

花红

林檎

分类: 今之言

http://s3/bmiddle/67b41a1e48ba66c44b7f2&690       。今" TITLE="花红、柰与林檎        。今" />


吴冠中先生的很多画上,都会有一方红色的印章,开始以为是“茶寿”的意思,可先生作画时充其量只是“米寿”,距离一百零八岁还差很多。询问展览馆的工作人员,也没有搞清楚。从港岛回来,在电脑里查询,才知道先生的另一个名字是“荼”。有文章说:1938年,他给自己取笔名——荼,寓“如火如荼”之意。这才算搞清楚。

 

有趣的是,昨晚在水果店,看到一种水果,几分像李子,又像油桃。问老板叫什么,老板说“柰”。一下子很好奇,因为记忆里“柰”是一种古老的水果。前几年在西南见到“花红”的时候,曾经专门考证过。孙锦标《通俗常言疏证·植物》:“林檎,俗名花红,大者名沙果。”李时珍说:“柰与林檎,一类二种也,树实皆似林檎而大。”明代文震亨《长物志·蔬果》:“西北称柰,家以为脯,即今之苹婆果也。吴中称花红,即名林檎,又名来禽,似柰而小,花亦可观。” 因此,大概得出这样的结论,“柰”可以认为是后来的绵苹果,即中国苹果的古称。(文章前的配图即为“花红”。)

 

但回到寝室,洗了一个买来的柰,咬开后才发现,这绝不是苹果,因为它的核是类似桃杏的,所以又开始考证。果然,发现这并不是古书中的“柰”,而是另一种叫做“油柰”的水果。

 

资料显示:油柰产于福建省古田县西洋乡、杉洋乡一带。http://s7/middle/67b41a1e48ba66fd15e66&690       。今" TITLE="花红、柰与林檎        。今" />《古田县志》载:“柰似林檎而大,邑东乡西洋产者味极佳”。在闽南、闽东等地有较大种植面积。浙江、江西、湖南、广西、云南、贵州等省也大量引种。别名奈、西洋油柰、桃形李、歪嘴李。油柰是柰李黄向系统中的优良品种。果实大,单果重80—120克,最大达240克,果形像桃,质似李,果肩宽广,果顶钝尖,并向缝合线沟歪斜,故称歪嘴李。果皮黄绿色,银灰斑点,油胞突起,缝合线具明显沟痕。果肉厚,淡黄色,肉质脆嫩、汁多、味甜、品质极佳。核小、半离核。

 

在油柰产地福建古田的资料中,写着:古田油柰是蔷薇科李属中的一个变种,果皮黄绿色,果肉黄色,果核小,半离核,核顶常与果肉分离,形成果腔,此为柰的主要特征之一。

 

这样,就搞明白了手中柰的来由,也搞清楚了苹果、花红、林檎与柰的关系。

 

今天,你囚在办公室里忙着论文,觉得你安静的有些异常,给你发短信,你回过电话聊了一会。周末就要结束了,窗外的天也有些阴,不知道会不会下雨。不管周末还是平日,我们一样的做着自己的事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