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焚我残躯,熊熊圣火。生亦何欢,死亦何苦? 为善除恶,惟光明故,喜乐悲愁,皆归尘土。怜我世人,忧患

(2011-03-20 00:16:19)
标签:

文化

这段话出自金庸笔下明教的经文,因为金庸小说许多诗文都是旁征博引,
也不知是否便是他老人家自己写的,我的学术精神不怎么强,
大致搜索了下都没有找到原文出处,也就不深究了。
我还没看完倚天,看到六大教围攻光明顶,张无忌还没出来跟他们PK时,
明教众教徒重伤不支,坐在地上齐声诵读经文,
于视死如归中又透着一番悲天悯人,令人甚是神往。

“生亦何欢,死亦何苦?” 
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其实寒舍的许多帖子都谈到过生死,这虽和我本人的一些经历有关,
但毕竟是少年人的夸夸其谈,带着三分轻狂三分做作三分道听途说,
确不如突然看见这样的句子,思绪万千,心有所动。
活着不一定会快乐,死了也不一定会痛苦,
喜怒哀愁,七情六欲,雄心壮志,狼子野心,
到底是值得快乐的事,还是背负在身上沉重的十字架?
人生如一场大梦,梦中人岂能知觉,越是深陷越是迷恋,
是否非要等梦醒,方知前尘往事不足道也,死或许真是一种解脱。
这样断章取义地说未免显得消极,
以快乐和痛苦来定义人生自是不适合的,
人生的丰富在于其经历,在于其作为,在于其所思所想。
而这两句旨是在教人直面生死,漠视生死,看淡生死。
活着的时候善待自己,时常自问是否真的快乐,
等到终老到死可以坦然地回首一生,这自是其中一层意思。
而大话西游里唐僧说的“舍生取义”又是其中一层意思,
义,是大义,侠义,道义,正义,
郭黄夫妇顽守襄阳,力拒外虏,一朝城破,双双殉难。
萧峰以一人之力阻宋辽交战生灵涂炭,自己却断矢自尽。
为国为民,侠之大者,杀生成仁,舍生取义,
敢叫群山垂首,日月失色。
他们虽只是武侠小说中虚构的角色,又何尝不是包含了多少人的美好愿望?
这样看,生与死,确实是个问题。

“喜乐悲愁,皆归尘土。” 
何止是喜乐悲愁,王图霸业,血海深仇,尽可归之于尘土,
每个人都要接受时间的审判,重要的是自己好好活着。
《九阴真经》的作者黄裳,
为了报仇在山洞里苦思几十年写出《九阴真经》尽破天下武学,
自以为无敌于世,等他出洞时却发现当年的仇人大多已死绝,活着的也已是风烛残年,
终于恍然大悟,绝世武功有什么用,自己却把一生浪费在那上面,
只要自己好好活着,老天爷自会料理掉那些仇人。
早死早超升,晚死也不是说不超升,急啥呢,怕啥呢?
历史学家说几亿年都弹指一挥间,老天爷的弹指神通可比黄药师高明太多了,
人之长寿者最多也不过一百来岁,还不能跟王八比,
群山巍巍,江海淼淼,皓月当空,亘古如斯,生命拥有的时间又可以和自然比吗?
人是地球的尘埃,地球是太阳系的尘埃,太阳系是银河系的尘埃,银河系是宇宙的尘埃,
人,太渺小了。
既然什么都不能带走,
我们来这世界走一遭,又是为了什么呢?

“怜我世人,忧患实多!怜我世人,忧患实多!” 
在看透了生死红尘之后,带着自省和悲天悯人的情怀再度回归入俗世,
完成了由生活上升到哲学,再由哲学回归生活的历程。
还记得上个帖子吗,不幸就在我们不停的发生着,
我们为发生意外的人难过,惋惜,悲痛,
但世间的不幸又只有这些吗?
有些人生来就没有幸福的权利,
他们或许身染恶疾,或许处于社会底层,或许生在动荡的国家,
我想起去年的别斯兰人质事件,我那时在住院,医院没电视,我就看报纸,
看见死亡人数每天都在增长,增长的我心惊肉跳,
有时看着看着眼眶就红了,特想哭。(在医院时总是特别脆弱)
最后官方的数据是这样的:死亡人数335人,其中儿童172人。
后来岁末的印尼大地震引发大海啸,更是波及数国, 
几十万人一夜之间家破人亡,几十万人一夜之间流离失所,
确切的数字无法统计,然而“几十万”这样一个概数又说明了什么?
我们面对的不是单纯的数字,而是数字背后鲜活的生命啊。
怜我世人,忧患实多,忧患来自天灾来自人祸,
单个的人根本无法抗拒。
我们一日一日的长大,在这五光十色的花花世界,
在这光怪陆离的数码天地里,面对着冷冰冰的数字逐渐麻木,
不知生活的苦难与艰辛。
特蕾莎修女说:“我们常常无法做伟大的事,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去做些小事。”
在这里我转几张在网络很流行的照片,
我不再解说什么,
只是请大家再次触摸自己的良知,唤醒自己的善良与人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