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元钱能做什么?
(2012-03-13 10:10:24)
标签:
杂谈 |
分类: 情感杂谈 |
现在网上在讨论十元钱能做什么?在北京能买三个苹果或五根黄瓜或者五张地铁票。庄里十元钱能做什么?能买两个驴肉火烧或者两杯奶茶。连过年给小孩子压岁钱,拿十元钱都糊弄不过去了,孩子们也知道要红色的“毛爷爷”或者是绿色的“毛爷爷”。总之,通货膨胀了,货币贬值了,钱不当钱花了。想起小时候看展览,说解放前国民党时期,原本能买一头牛的钱,后来只能买一盒火柴了。当时看完只是莞尔一笑,现在深有体会。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关于“大团结”十元票的故事记得很清楚的有两件:一件是老爸每月都要给奶奶寄十元钱,奶奶住伯父家就寄到伯父家,住姑姑家就寄到姑姑家,奶奶回老家住就寄到村里。同样奶奶住到我家,伯父也是把每月的十元钱寄到我家来。记忆中奶奶怀里总是揣着个包的鼓鼓囊囊的小手绢,那是儿时我和弟弟最向往的地方。讨得奶奶欢心了,奶奶就会笑咪咪地从怀里掏出手绢一层层剥开,从花花绿绿的毛票里挑出一两张来递给我们姐弟俩,我俩就会欢天喜地的去买糖、买瓜子、买小人书。
另一件就是高一的暑假,三姨家的表姐大学毕业分到了北京工作。爸爸禁不住我的软磨硬扛给了我十元钱让我去找她玩,那时爸爸一个月的工资也没过百元,对我来说十元已是一笔“巨款”。记得那时从保定到北京火车慢车票是2.7元,快车3.4元,和保定到庄里同样的票价。为了省钱,自然坐慢车。住在表姐单位位于天坛附近的集体宿舍里,几个二十出头的女生下班后叽叽喳喳好不热闹。表姐白天上班,我就自己出去瞎逛:故宫、人民大会堂、历史博物馆、革命博物馆、科技馆、北海、颐和园、天坛、雍和宫跑了不少地方。那时北京的公交车票一两角、景点门票多为两、三角。印象很深刻,当时参观故宫珍宝馆门票要三角,没舍得进去。雍和宫因为有千手观音门票要五角,是门票里最贵的。花两毛钱买了串香喷喷的小玉兰花别在胸前,美美的。一个星期后回到家里,十元钱还没花完,又找老爸要了点钱,花四元给自己买了件藕荷色乔其纱短袖小衫。现在去北京火车票价四五十,动车八十多。故宫门票印象中是三十?
“钱不是省出来的,而是挣出来的。”我非常赞同这个观点。假如上帝这辈子只给你一百万,那到了一百零一万,就会让你花出那一万:老人住院、孩子上学、婚丧嫁娶、贴补家用。买房买车,投资保值,只有钱变成了物,固化下来心里才踏实,才能留住财富。要不看着钱好像还是那么多钱,却日日在贬值,直到成为废纸一堆。一头牛变不成一盒火柴,但买一头牛的钱可能就缩水成一盒火柴的价值。
善待自己吧,就像小沈阳调侃的:“人这一辈子多短暂呀。眼睛一闭一睁,一天就没了,眼睛一闭不睁,一辈子就没了。人生最痛苦的事情是人死了,钱还没花了。”没花完的钱,传给儿女,也只剩下卖火柴的小女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