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记忆中的黏豆包

(2011-03-31 14:15:09)
标签:

美食

分类: 我的私房

http://s4/middle/67b145c6h9fc156e8adf3&690

减肥一个月了,食谱变了,让吃的东西少了。闲来无事就是上网看看色香味诱人的美食,过过眼瘾,回味一下美味。不经意间想起小时候在东北吃过的美味:冻梨、酸菜、雪里蕻、大碴子粥、红心水萝卜、杀猪菜、黄米面黏豆包。

黏豆包是东北农村用黑土地滋养的耐寒、生长期长的大黄米、小黄米磨面,大芸豆(红豆)、赤豆(小豆)做馅的一种传统食品。我们河北张家口的坝上地区也出产黄米。上大学时,有个张家口蔚县的同学,假期归来后总要给家在学校的秋水带点黄米面。妈妈总是笑着夸这位同学有心,知道她爱吃黄米面窝窝。

记忆中小时候在东北,过年时家家包黏豆包。好后用盖帘盛着放在冰天雪地的屋外冻得硬邦邦。吃时冻着上锅蒸一下,端出来冒着蒸汽,撒上白糖,趁热吃,或者过油炸一下再吃。记忆中鸡蛋大小的黏豆包看上去黄灿灿、金亮亮的,咬一口面皮筋道,黏而滑爽,油汪汪、黏黏的、香香的。尤其是蘸着白砂糖,咬出软软甜甜的红豆馅,馅儿又面又沙,豆香浓郁……那简直是天下第一美味。

庄里的谈固西街和裕华路交叉口附近,原来有个“镜泊湖饭庄”,大厨做的一手哈尔滨红肠、杀猪菜、血肠、得莫克里克铁锅炖鱼、大碴子粥等地道的东北菜,黏豆包也在其中。只是每每秋水喝多了酒,等吃黏豆包时已不知其味。可惜饭店为庄里的三年大变样让位了,变成了住宅小,。从此我再也没吃过地道的东北黏豆包了。

 

本来只是在脑海里一闪即过,可不知为什么近几天对它的思念之情日渐浓烈。对它的制作过程早已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淡忘,唯有它的唇齿留香印在了儿时的记忆中。

于是到处打听哪儿能吃到黏豆包,开着车在街上转时也留意哪里有东北饭馆,昨日中午终于在金马市场看到了久违的一个个冻得硬硬、黄灿灿可爱的身影。

一下午都在惦记它是否会在车子后备箱里解冻融化。晚上到家后赶紧放进冰箱,又迫不及待地拿出几个蒸上,也顾不得减肥晚饭食谱的禁忌了。

十几分钟后,关火揭锅。一打开锅盖,几个调皮的身材巨长的圆球球伴着蒸汽出现在我面前,又随着遇到冷空气一下子缩回到鸡蛋大小。撒上白糖,忘了烫嘴,顾不上斯文,一口咬下去,闭上眼让香甜回味在嘴中。面,依然是记忆中的筋道爽滑,可馅却不是想象中的香软面甜。馅有点干,有点酸,颜色也发白。

唉,变了味道的黏豆包啊!不只是黏豆包,小时候记忆中的美味,长大后再去品尝,却找不到儿时的感觉了。冻梨、大碴子粥,甚至连大列巴都没有了儿时的味道。真的是食物味道变了?还是我们的味蕾娇气了?也许是小时候没有吃过什么好吃的,偶尔的一次味觉触动就令我们一辈子放不下?记忆犹新?

三十多年过去了,总想有机会再回东北松花江上、天鹅项下的明珠—我的出生地哈尔滨去看看,品尝一回黏豆包、大碴子粥,回味一下那快被遗忘的悠远的故乡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