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行——816地下工程

标签:
旅游重庆涪陵区白涛镇816地下工程 |
下山,车拍。
在武陵山乘13:50的班车下山,到白涛镇双白路口下车,换乘208C公交车到核军工洞下车。我和另外两名游客听中巴司机的建议,在武白路与X182县道交叉口下车,走了25分钟才到816工程。208C到涪陵区。
照片右侧的大烟囱,是816工程的排风系统。
816洞体紧靠乌江,背靠武陵山。山高林密的小山包下,隐匿着工程浩大的地下工厂,但从外貌看,除笔直高大的排风烟囱外,看不出任何工程的痕迹。洞体内厂房进洞深度400米左右,顶部覆盖层最厚达200米,核心部位厂房的覆盖层厚度均在150米以上。816洞体可以预防100万吨当量氢弹空中爆炸冲击和1000磅炸弹直接命中攻击,还能抵抗8级地震的破坏。
洞口曾经装有几百吨重的铅门,可在10秒钟内关闭。
1967年2月,工程兵第54师(“”代号“8342部队”)所属三个团入川,承担起西南三线816工程的建设任务。工程总投资7.46亿元。至1984年停建时,已完成85%的建筑工程、60%的安装工程。1984年2月,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化,“816工程”被封闭了起来,始终没有正式投入过生产。2002年4月国防科工委下达解密令——816地下巨型核军工洞重见世人。2010年,“816工程”首次作为景点向游客部分开放。随后,为了进一步完善升级景区设施,2015年涪陵区对“816工程”进行为期一年的全封闭打造。2016年9月25日,休整一年后重开。
2018年1月27日,816工程(816景区)入选“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
游客在洞口乘电瓶车到第一个景点,一车十几人,几辆车一起出发,一名讲解员带队。
816工程总建筑面积10.4万平方米,大型洞室有18个,道路、导洞、支洞、隧道及竖井等达到130条,所有洞体的轴向线长叠加达20余公里,其中,最大洞室高达79.6米,侧墙开挖跨度为25.2米,拱顶跨度为31.2米,面积为1.3万平方米。这样“洞中有楼、楼中有洞,洞中有河”的工程设计在1978年曾获国家科技大会奖集体奖。
工程量堪比三峡大坝。
816工程是作为甘肃404工厂(生产"重水"的高度机密的军工企业)的后备企业而筹建的。816工程规划生产核燃料,而不是核原料。816厂的核反应堆为石墨水冷反应堆,是生产、发电两用的洞内工程。洞体工程除了反应堆部分,还有另一重要组成部分--核废料处理部分,包括废水、废燃料棒等有污染废物的处理。1975年部队完成坑道施工任务,之后厂房建设和设备安装由816厂建设队伍实施。
目前只开放了很短的一段。
每块仪表对应一根核燃料棒(2001根),一块仪表当时的价格是2000多元。
核燃料棒(模型),未投入生产,没装过核燃料棒。
大烟囱通风,开始建设时没有侦察卫星,当地云雾多,能遮挡侦察机侦察。
至此解散,步行出洞。
几名游客在观看纪录片。
前一篇:重庆行-武陵山大裂谷.2
后一篇:重庆行-武隆天生三桥.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