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孔庙(下)
“奎文阁”是孔庙主体建筑之一,原来是收藏御赐书籍的地方,以藏书丰富,建筑独特而驰名,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藏书楼。曲阜孔庙奎文阁始建于宋天禧二年(公元1018年),原名藏书楼,金代明昌二年(1191年)重修时改名“奎文阁”,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又重修。
这座独特雄伟的建筑,完全是木质结构,在中国楼宇的建设上称的上是孤例。它高23.35米,东西阔30.10米,南北深17.62米,三层飞檐,四重斗拱,结构合理,坚固异常,经受了几百年的风风雨雨和多次地震的摇撼。
奎文阁内原有藏书均移入孔府档案馆保存,现展出的是孔子圣迹图陈列。
碑亭
杏坛
大成殿是孔庙的正殿,也是孔庙的核心,唐代时称文宣王殿,共有五间。宋天禧五年(公元
102年)大修时,移今址并扩为七间。宋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徽宗赵佶取《孟子》:“孔子之谓集大成”语义,下诏更名为“大成殿”,清雍正二年(公元
1724年)重建,九脊重檐,黄瓦覆顶,雕梁画栋,八斗藻井饰以金龙和玺彩图,双重飞檐正中竖匾上刻清雍正皇帝御书“大成殿”三个贴金大字。殿高
24.8米,长45.69米,宽24.85米,坐落在2.1米高的殿基上,为孔庙最高建筑。曲阜孔庙大成殿和故宫太和殿、岱庙宋天贶殿并称为“东方三大殿”。
大成殿四周廊下环立二十八根雕龙石柱,均以整石刻成。柱高5.98米,直径0.81米,承以重层宝装覆莲柱础。龙柱原为明弘治十三年(公元1500年)敕调徽州工匠刻制,清雍正二年火灾后重刻。两山及后檐的18根八棱磨浅雕石柱,以云龙为饰,每面浅刻9条团龙,每柱72条,细心的工匠在石柱上记下了雕刻的龙的总数,共1296条。前檐的10根为深浮雕,所谓深浮雕,是由于起位较高、较厚,往往利用三维形体的空间起伏或夸张处理,形成浓缩的空间深度感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使浮雕艺术对于形象的塑造具有一种特别的表现力和魅力。每柱两龙对翔,盘绕升腾,中刻宝珠,四绕云焰,柱脚缀以山石,衬以波涛。10根龙柱两两相对,各具变化。无一雷同,造型优美生动,雕刻玲珑剔透,刀法刚劲有力,龙姿栩栩如生。相传清乾隆皇帝来曲阜祭祀孔子时,石柱均用红绫包裹,不敢被皇帝看到,恐怕皇帝会因超过皇宫而怪罪。
圣迹殿

后土祠
神庖

承圣门(东路建筑)
家谱碑


启圣门(西路建筑,未开放。)


上午10时大成门有表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