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巍巍-
巍巍-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4,055
  • 关注人气:1,01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秦始皇陵兵马俑(三)

(2017-08-12 17:15:17)
标签:

旅游

西安

秦始皇陵兵马俑

二号坑

                       秦始皇陵兵马俑(三)


       秦代以前,对先王的祭祀不在墓地进行,秦始皇首次将祭祀用的寝殿建在墓地。秦始皇的陵园内有,两重城垣,平面呈回字形,陵丘位于内城垣中偏南侧。陵丘的西北50米处建有寝殿,现可见到的基址近方形,面积3500平方米,附近还有其他建筑遗址。在寝殿中,对秦始皇像进行供奉和祭祖。这种陵寝制度对后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以后历代帝王陵墓所效仿,直至明、清。这也是中国古代丧葬文化的一个发展。

       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坐西向东,三坑呈品字形排列。最早发现的是一号俑坑,呈长方形,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深约5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四面有斜坡门道,左右两侧又各有一个兵马俑坑,现称二号坑和三号坑。


秦始皇陵兵马俑(三)

       二号坑位于一号坑的东北侧和三号坑的东侧,呈曲尺形方阵,东西长96米,南北宽为84米,总面积约为6000平方米。坑内建筑与一号坑相同,但布阵更为复杂,兵种更为齐全,是3个坑中最为壮观的军阵。二号坑建有1.7万平方米的陈列大厅,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的现代化遗址陈列厅。


秦始皇陵兵马俑(三)


       据初步推算,二号坑有陶俑陶马1300多件,战车80余辆,青铜兵器数万件,其中将军俑、鞍马俑、跪姿射俑为首次发现。二号坑东、西两端各有4个斜坡门道,北边有2个斜坡门道,俑坑坐西面东,正门在东边。坑内布局分为4个单元。

       第一单元,位于俑坑东端,四周长廊有立式弩兵俑60个,阵心由八路面东的160个蹲跪式弩兵俑组成。弩兵采取阵中张阵的编列,立、跪起伏轮番射击,以弥弩张缓慢之虞。

       第二个单元,位于俑坑的右侧,由64乘战车组成方阵(车系木质,仅留遗迹)。每列8乘,共有8列。车前驾有真马大小的陶马4匹。每车后一字排列兵俑3个,中为御手拉马辔,另两个分别列于车左和车右,手持长柄兵器。

       第三单元,位于中部,由19辆战车,264个步兵俑和8个骑士俑组成长方形阵,共分3列。每匹马前立骑士俑一个,一手牵马缰,一手作拉弓状。每乘车后除三名车士外,还配有8~36个步兵俑。

       第四单元,位于军阵左侧,108个骑士俑和180匹陶鞍马俑排成11列横队,组成长方形骑兵阵。其中第1、3列为战车6辆。每匹马前,立胡服骑士俑一个,右手牵马,左手拉弓。

秦始皇陵兵马俑(三)


秦始皇陵兵马俑(三)


秦始皇陵兵马俑(三)


秦始皇陵兵马俑(三)


秦始皇陵兵马俑(三)


秦始皇陵兵马俑(三)


秦始皇陵兵马俑(三)


秦始皇陵兵马俑(三)


秦始皇陵兵马俑(三)


秦始皇陵兵马俑(三)


秦始皇陵兵马俑(三)


秦始皇陵兵马俑(三)


秦始皇陵兵马俑(三)


秦始皇陵兵马俑(三)


秦始皇陵兵马俑(三)


秦始皇陵兵马俑(三)

秦始皇陵兵马俑(三)


秦始皇陵兵马俑(三)


秦始皇陵兵马俑(三)


秦始皇陵兵马俑(三)

秦始皇陵兵马俑(三)


秦始皇陵兵马俑(三)


       二号坑阵式复杂,兵种齐全,是对阵的中坚力量。这种编组方法在兵书上叫作“大阵包小阵,大营包小营,偶落钩连,折曲相对。”《孙膑兵法》说:“在骑与战者,分为三,一在于右,一在于左,易则多其车,险则多其骑,反则广其弩”,三者有机结合,才能百战不殆。二号坑是这位古代军事家的理论图解。


       兵马俑多用模塑结合的方法制成,先用陶模作出初胎,再覆盖一层细泥进行加工刻划加彩,有的是先烧后接,有的是先接再烧,火候均匀、色泽单纯、硬度很高。


    跪射俑,重装步兵的一种。发现于二号坑东北角弩兵方阵的中心部位,双手作持驽状,共160个。其姿态是秦代步兵又一类战术动作的生动写照。

秦始皇陵兵马俑(三)


    立射俑,轻装步兵的一种。发现于二号坑东北角弩兵方阵的阵表,双手作持驽待发状,共172个。其姿态是秦代步兵一类战术动作的生动体现。

秦始皇陵兵马俑(三)


       骑士俑,上身着短甲,下身着紧口裤,足蹬长筒马靴,一手牵拉马缰,一手提弓,陶马背上塑鞍鞯,头上戴着络头、衔、缰。俑和马的大小与真人、真马相似,造型准确,形象逼真。马身长约2米,通首高1.72米。骑士俑身高1.80米,立于马前,一手牵拉马缰,一手作提弓状。骑士俑的铠甲比步兵和车兵的甲衣短,长度仅及腰际,双肩无护肩甲,这样便于骑马和操持弓弩。上衣为窄袖口,双襟交掩于胸前,长度及膝,这样抬腿上马比较方便。神情自若。下身穿长裤,足登短靴,头戴圆形小帽,帽上有带扣结颔下。骑兵俑的服饰是秦人服饰与古之“胡服”交融历史中最典型的例证之一。

秦始皇陵兵马俑(三)


秦始皇陵兵马俑(三)


    中级军吏俑,这类俑的共同特征是:头戴双板长冠,身穿长襦,外皮铠甲,脚穿方口齐头履。其铠甲有两种制式:一是带彩色图案花纹边饰的护胸甲,背部没有护甲;二是铠甲的前后摆平齐的带彩色图案边饰的鱼鳞甲。

秦始皇陵兵马俑(三)


    高级军吏俑,俗称“将军俑”。目前出土了7件,是秦俑坑中级别最高的陶俑。这类俑的共同特征是:头戴双尾鹖冠,身穿双重长襦,脚穿方口翘尖履。着铠甲者,甲为彩色鱼鳞甲,甲片小,甲衣短,甲的周边饰精美的花纹图案,双肩及前后胸部有彩带系绾的花结。

秦始皇陵兵马俑(三)


       秦兵马俑场面宏大,威风凛凛,队列整齐,展现了秦军的编制、武器的装备和古代战争的阵法。秦兵马俑皆仿真人、真马制成。陶俑身高1.75米~1.95米,多按秦军将士的形象塑造,体格魁伟,体态匀称。陶俑又按兵种的不同分为步兵俑、骑兵俑、车兵俑、弓弩手、将军俑等。步兵俑身着战袍,背挎弓箭;骑兵俑大多一手执疆绳,一手持弓箭,身着短甲、紧口裤,足蹬长统马靴,准备随时上马拚杀;车兵俑有驭手和军士两种,驭手居中,驾驭着战车,军士分列战车两列,保护驭手;弓弩手张弓搭箭,凝视前方,或在立姿,或在跪姿;将军俑神态自若,表现出临阵不惊的大将风度。陶马高1.5米,长2米,体形健硕,肌肉丰满,昂首伫立,鬃毛分飞,表情机警敏捷,匹匹都像是奔驰战场的骏马。这些都显示了秦始皇威震四海、统一六国的雄伟军容,表现了极高的造型艺术,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化艺术宝库。


秦始皇帝陵文物陈列馆

秦始皇陵兵马俑(三)


秦始皇陵兵马俑(三)


              秦始皇陵兵马俑(三)

    展馆内最有价值的文物是两乘“铜车马”。1980年冬,在秦始皇陵西侧20米处7.8米深的地下出土了两乘大型铜车马 ,以四匹马拉的战车,大小为真车马的二分之一。是目前发现年代最早、形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铜铸车马,对研究中国古代车马制度、雕刻艺术和冶炼技术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价值。

       铜车马一号车,名“立车”,又叫“戎车”、“高车”,单辕双轮,车厢为横长方形,车门在车厢的后面,车上立一圆形的铜伞,车舆右侧置一面盾牌,车舆前挂有一件铜弩和铜镞。车伞下站立一名高91厘米的铜御官俑双手驭车,前驾四匹马。

秦始皇陵兵马俑(三)


秦始皇陵兵马俑(三)


秦始皇陵兵马俑(三)


       二号车为安车,也是单辕双轮。车厢为前后两室,二者之间有窗,上车的门在后面,上有椭圆形车盖。车体上绘有彩色纹样。车马均有大量金银装饰。这两铜车马都是事先铸造而成,后又经过细部加工的,工艺水平非常之高。铜马身上缨络和链条用的铜丝直径仅半个毫米左右,有的则更细。出土时破碎为1555块,经修复,完整如初。车通长3.17米,高1.06米,相当于真车马的一半。总重量为1241公斤,由大小3462个零部件组装而成。其中青铜制件1742个,黄金制件737个,白银制件983个。其形体之大,堪称“青铜之冠”。据考证,这仅是秦始皇车队中的属车,属于后妃一类人的乘车。史书记载,秦始皇出游时这样的车乘有81驾,其盛况观此铜车马可想而知,而他本人乘坐的车马就当更为豪华气派了。据推测,铜车马坑当是秦始皇陵陪葬坑组成的一部分。

秦始皇陵兵马俑(三)


秦始皇陵兵马俑(三)


秦始皇陵兵马俑(三)


秦始皇陵兵马俑(三)


                          感谢欣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