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的震撼——《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标签:
霓裳羽衣云消雨霁原创《追风筝的人》读后感情感杂谈 |
分类: 教育教学 |
心灵的震撼
它是美籍阿富汗裔作家卡勒德·胡赛尼写的一部极具震撼力又荡气回肠的小说!是对复杂人性的反思与拷问,引发人无尽的思考。
故事讲述的是阿富汗这块土地上12岁的富家少爷阿米尔和他的兔唇仆人哈桑这对小伙伴、小兄弟的故事。他们一起成长,形影不离,情同手足。哈桑勇敢善良,至纯至真,他极懂阿米尔并对其写作天赋赞佩不已,“为你千千万万遍”不仅体现为语言更体现于行动,并用生命践行着他对阿米尔的肝胆相照与绝对忠诚。
但阿米尔却不是这样,他胆小自私懦弱,对哈桑的感情极复杂微妙。虽然他也认为哈桑是自己的伙伴,但更认为他是自己的仆人,他们之间是有阶级区分的。对哈桑他有着绝对的优越感。所以当阿米尔发现自己的父亲对哈桑也非常好,尤其是当他发现自己因各方面都远达不到父亲的期望不招他喜欢,而哈桑却因身上具备的几多优秀品质越来越得到父亲的赏识时,便错误地认为是哈桑抢了父亲对自己的爱而对他充满嫉妒。因而在一次斗风筝比赛后,懦弱又嫉妒的阿米尔亲眼目睹了为他追风筝的哈桑被坏人强暴的全过程而没有挺身相救,从而犯下了不可饶恕的错误!之后,阿米尔因承受不住天天对着哈桑时良心的谴责,又错上加错地诬陷他偷东西并逼走了他。不久,阿富汗战争爆发,他也跟随父亲逃到了美国。人是逃避了,但内心的自责与良心的煎熬却一直没有停止过。
成年后的阿米尔有了优越的工作、深受的妻子和温馨的家庭,但他却始终无法走出自己当年对哈桑所犯错误的阴影。后来他从父亲的朋友那里了解到父辈的恩怨,知道了原来哈桑是他同父异母的弟弟,并已因义无反顾地守护他的家业而丢了性命时,他的内心再次被震憾了!他决定赎罪,并毅然重新踏上了睽违二十多年的阿富汗,历尽千难万险,在纷乱的战火中,在那群当年的施暴者中勇敢地救出了哈桑的遗孤索拉博并带回美国,从而最终完成了内心的救赎。
故事的前半部分,阿米尔和哈桑由于身份地位的不同,一个忠诚得心甘情愿,一个接受得理所当然。一个在地位上是富家的少爷但在人格上却是那么地卑劣,一个在身份上是低贱的仆人但在形象上却又像光芒万丈的天使!两者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故事的后半部分阿米尔终于用实际行动完成了自我的救赎和肯定,挣脱了心灵的枷锁,从而完成了自我的成长和蜕变,后来的他又是如此的高大伟岸和了不起,让人从中感受到无穷的人格魅力!
此外这部作品,还以风筝为主线,前后处处照应,内容丰富详实,情节曲折跌宕。里面有苏联入侵阿富汗的重大历史背景;有阿富汗战前宁静祥和的快乐美好时光与战后水深火热的惨不忍睹;有阿富汗人民鲜为人知的生活习俗、宗教信仰与阶级划分;有亲情、友情和爱情;有正义与邪恶、懦弱与嫉妒、忠诚与勇敢、背叛与救赎等复杂的人性。如此种种,作者娓娓道来却又是那么地脉络清晰,使人如临其境,如体其情。读完好长时间了,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却依旧那么鲜明生动,至今仍记忆犹新。不得不叹服作者的写作功底和对作品整体的驾驭能力!
同时这部作品也是作者对苏联入侵阿富汗的血泪控诉,是对复杂人性的反思与拷问。是对自己所犯错误的正视与救赎。
显而易见这里面的男一号阿米尔一开始是不完美的,但这不正象是我们吗?我们每个人都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都不可避免地因为性格或这样那样的原因对他人犯过错,那你又是如何面对的呢?“为你千千万万遍”震撼了我们每个读者的心灵,令无数人动容和期盼,那你是不是在生命里也遇到过这样一个人呢?你有没有珍惜?
那只贯穿主线的风筝实际上寓意着世间所有的美好,对它的不停追逐不正是我们每个人的向往、不正是我们每个人生而为人的意义所在吗?
春天又到了,看到空中漫天飞舞的风筝,我的思绪又恍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