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对我来说是一个陌生的地方。虽然是走马观花式的粗线条体验,但也还是走进了它。无论是那里的风情,文化,还是山河,草木,是那么的吸引人。让你看了之后,感慨之后,还得写点什么,留给自己,留给回忆。
史上说,六百年(明朝)以前,贵州当时为"化外之地"、"蛮夷之区"、"羁縻之州",直至元末明初,仍由大小100余个所谓"世袭罔替"的土司统治。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大明朝廷平息了思南、思州两大土司为争铜仁、万山一带的朱砂矿井而引发的"砂坑之战"后,决定废除思南、思州二宣慰司,实行改"土"归"流"新政,设铜仁等八府,委派流官治理,并建立"贵州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十三布政),贵州从此开始国之一省,直接受中央政府管理,掀开了与中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全面接轨的新篇章。贵州建省后,曾先后有十四任总兵府常驻铜仁,著名的南方苗疆边墙(南长城)也从铜仁开始。地处川、湘、黔三省边界的铜仁,风生水起,享名
城之誉,“大明边城”即由此而得名。鸡鸣三省的铜仁,是明朝时期的边境、边疆和边关重地,“边城”之称当之无愧。它更是贵州开“省”的发祥地,随着中原文化、巴蜀文化、湘楚文化与当地五溪古文化在铜仁的相互碰撞相互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边城文化。的确,秀美的自然风光与深厚的人文历史以及多元共生的“边城文化”,为铜仁文化旅游产业的率先突破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和无比广阔的发展前景。游走在大明边城,漫步于古朴的街道,每一步都是穿越时空的体验,每一步都是多元文化的洗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