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环岛游(10)打狗英国领事馆旧址
图文/幽兰飞香

打狗,系高雄原住民平埔族发音“takau”,意为竹林,闽南语音译为“打狗”。日语发音“高雄”与“打狗”非常相近,1920年改称“高雄。
打狗英国领事馆,地处高雄港口北岸的鼓山上,东侧、西侧及南侧都紧临陡峭的悬崖,北侧连接鼓山,形成背面靠山、三面环水的形势,是当时英国领事馆官邸,是领事居住及接待使节宾客的重要场所。领事馆建立于1866年(同治五年),是台湾现存的西洋式建筑中最为古典的英国式建筑。它是清朝外国人在台湾正式建造的第一座领事馆,也是台湾第一栋建造完整坚固的洋房。它西临台湾海峡,是货轮出入高雄港的必经之路。东边面对着高雄市,可以俯瞰高雄市区和港口。一百四十多年来,英国领事馆历经战火和台风的洗礼,曾一度变成断垣残壁,1987年被修复一新,为二级文物。
看看大海,看看百年前的洋房,挺好的。但愿不要忘记那段历史,不要忘记宝岛的辛酸历程,愿那栋百年洋房留给我们的记忆,永驻常新。
台湾随想曲
著名的台湾国立中山大学也在西子湾,与我们去的打狗英国领事馆旧址相邻。

广告语:重返1879风华岁月

拾级而上的交错台阶,别致而实用。

门口的告示牌,讲述着当年的故事。

围着小楼转了一圈,试着寻找1879的味道。

这些红砖、花岗石等建筑材料,均来自中国大陆厦门。

就连建筑工匠,也来自大陆。

庭院开满龙船花,一团一簇,热烈而奔放。

看到小楼的雨水管很别致,竹节形状。是否也寓意节节高升?不得而知。

典型的英国廻廊式建筑

通往登山古道的一处米字型大门,似乎还在散发着大不列颠的余味。
游人集在一棵大榕树下,遥望着远方。

这是我们刚刚走上来的地方,中山大学的入口。
西面,风云变幻的台湾海峡。

这是轮船出入高雄港的必经之路

夕阳,洒在海面上。远处,海天一色!

在鼓山看,东面是高雄港,85大楼拔地而起,一片繁荣景象。

经济腾飞的高雄,总有属于它自己的故事。

从打狗英国领事馆旧址下山,沿着防波堤,尽情欣赏西子湾的如画风景。


旗津山顶上的灯塔,又称高雄灯塔,建于清光绪9年。
旗津灯塔,为台湾本岛上的第二座灯塔。

从这里返回高雄市区

谢谢支持,待续!
最近事情较多,天气炎热,打开博文的速度很慢,就不一 一回复了。请朋友见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