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广富林遗址公园

(2015-03-18 07:30:30)
标签:

文化

上海

广富林

遗址

图片

分类: 旅游各地

 广富林遗址公园

                             文图/幽兰飞香

广富林遗址公园

 

 
         时间过得太快了,难怪大家都问,时间去那儿了?一晃就是一年。记得去年春节大年初五。儿子自驾带我们争先目睹了位于上海松江佘山的“广富林遗址公园”。广富林遗址公园占地1600亩,当时刚完成灯光与注水工程。这座新开放、尚未完工的郊区公园,却迅速成为了市民春节出游的新热点。广富林施工建设部门负责人介绍:据不完全统计,初一前往广富林参观的游客超1万人。年初二达2万人之多。不知这一年间又吸引了多少游客。也不知这里的建设到了什么程度。俺想,一定是更完善,更漂亮了。有机会一定再去看看。

    广富林之所以受追捧,很大的原因是上海景点很少有系统性的“古色古

香、修旧如旧”,“有些傍水却没有古建筑,有些古建筑却没有水景,广富林

则两者兼得。”正是因此,来广富林观景的市民才络绎不绝。其特点:
  
  水上古城光影绮丽

      一到晚间,灯光点亮,古建筑柔和的光影装扮着湖面,时而被风吹皱,景致绮丽。

  修旧如旧内蕴新意

      作为松江着力打造的文化功能区,广富林还承载着先民的文化血脉。上海地

区先民在广富林生存的足迹,自新石器时代就已显现。水网密布、土地肥沃的

广富林地区,孕育了崧泽文化与良渚文化。四千年前,北方的王油坊先民迁居

到广富林,与当地原住民一起创造了南北文明相互交融的“广富林文化”。按

照规划,广富林遗址公园以考古遗址保护区为核心,周边还有文化展示、古镇

改造和休闲居住的功能

     广富林占地120亩的文化展示区内包括一座“水下文化展示馆”。广富林考古

现场挖掘的文物,将与声光电的现代科技手段结合,模拟出广富林千百年的历

史。

  新建的五星级酒店和高端精品酒店,也要求在满足现代人居住、餐饮、休闲

等功能的同时,结合周边古建筑和中式院落的特色进行设计。为保证中西古今

结合,广富林施工建设部门引入了自然采光、太阳能屋顶、墙面立体绿化等新

技术。在广富林建筑群中,太阳能光电板的安装总面积达到2085.8平方米,太阳能发电系统总发电量约为166-178千瓦时,可以满足约50%的照明用电。

 

  文化景观 有待细品

      广富林的规划比较系统长远,具体的建设要逐步完成。当时广富林公园的灯

光仍处于调试阶段,还没有层次感,并未到达最理想的状态,广富林还有很多

建筑、灯光之外的内容有待大家来观赏,“好东西要慢慢品尝”。


      广富林遗址文化公园景区概述

    位于松江县佘山乡广富林村村北的施家浜河道及两岸一带。1958年,当地农民开掘河道时,发现了大批古代遗物。1961年9月对其进行考古发掘,探明遗址为2层。上层面积 10000平方米,出土大量陶片、陶纺轮、陶饼、带纹饰、硬陶和带釉陶等,系春秋战国时期文化遗存。下层面积7000平方米,有灰坑1个,墓葬2座。一号墓葬品有陶罐、壶、带盖三足器、鼎、盘和纺轮等物,分置于墓主头足附近。在墓南约2米处,有较完整猪骨架一具。二号墓葬品有石铲、石镞、陶鼎、罐盘等物,分置于头、腰和足部附近。墓东约12米处有狗骨架一具。同时出土的还有陶器和磨制石器,如镰、斧、凿、铲、刀、矛等,属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典型良渚文化类型,是衔接崧泽文化和马桥文化的重要时代环节,从而将上海的历史有机的串了起来,使人们可以完整的了解上海的历史发展的全貌,具有很大的考古价值。

 

      看着这些躺在草稿箱里的片片觉得俺太怠慢了它们。这毕竟是俺的一次游览留下的纪念。虽然有些过时了,但不是所有的朋友都到过此地。还是在正月里发上来,作为一次回忆与朋友分享吧!

 

   古老的遗迹


 

 

 

                         我们是下午到的。远远的就看见路旁耸立着十余根华表似的灯柱。

广富林遗址公园

 

 

 

                             下面停满了临时游客的汽车。
广富林遗址公园

 

 

 

                               这里已聚集了不少摄影爱好者。

广富林遗址公园

 


                                  位置还不错,就在此先欣赏。

广富林遗址公园

 

 

                              太阳已开始偏西,光线变弱泛出淡紫色。
广富林遗址公园

 

 

                     13万平方米的水域中,各类功能建筑星罗棋布。

                     在开放展示核心区域绵延一公里,建筑倒映在湖面。
广富林遗址公园

 

 


广富林遗址公园

 

 

 


广富林遗址公园

 

 

                           夕阳西下,晚霞为景点增添了魅力与色彩。
广富林遗址公园


 


广富林遗址公园

 

 

 
广富林遗址公园

 

 

                              “漂浮”在水中的徽派建筑更加神秘。
广富林遗址公园

 

 

 


广富林遗址公园




广富林遗址公园

 

 

                                     
                              绕过水域,接近这些古色古香的建筑。
广富林遗址公园

 

 

 


广富林遗址公园

 

 

                                          复制的古建筑.
广富林遗址公园

 

 

 

                                           “ 知也禅寺”

广富林遗址公园

 

 

 

                                         宗教文化建筑群。
广富林遗址公园

 

                                小桥流水,桥是拆旧修旧的。
广富林遗址公园

 

 

 

 

广富林遗址公园

 



                                    这下面一片大概是古建筑遗址
广富林遗址公园

 

 

 

 

                                               仿古建筑
广富林遗址公园

 

 

 
广富林遗址公园

 

 

 

                                往里走,见一片白墙黛瓦的徽式建筑。

广富林遗址公园

 

 

 

  

广富林遗址公园

 

 



广富林遗址公园

 

 
 

 

广富林遗址公园

 

 

 

                                      据说这是展示厅。广富林遗址公园

 

 

 

 

广富林遗址公园

 


 


广富林遗址公园

 

 

 

                                      天渐渐黑下来了。
广富林遗址公园

 

 

                                         灯光基本亮起
广富林遗址公园

 

 

 

                                   赶快折返原来的摄影位置拍夜景。
广富林遗址公园

 

 

 


广富林遗址公园

 

 

 


广富林遗址公园


 

                        这里亮起柔和的黄色灯光,更显得这些建筑神秘而幽静。
广富林遗址公园

 

 

 


广富林遗址公园

 

 

      摄影爱好者对广富林遗址公园的夜景赞不绝口。真没想到现代化的上海也有古意浓重的景致!
广富林遗址公园

 

                            灯光射向天空,倒映水面,很漂亮!令人流连忘返。
广富林遗址公园

 

 

 

              因还要赶路,不能久留。这里的高大灯光柱亮灯也非常有气势。上车前连拍两张。

广富林遗址公园

 

 

          因时间紧,事先也没有做好功课。有些说明不准确,请了解的朋友指正。

 

谢谢朋友欣赏支持!

 

 感谢博友留玉,挂博珍藏共赏!

 

 

 

广富林遗址公园
冰海如玉 对你的博文发表评论:
2015-03-20 20:49:49 
广阔富饶的田野
原是先人祖居地
历史文化的传承
留下一座座宝库

 

 

 

 

 

 

 

 

 

 

广富林遗址公园
舒舒觉罗 对你的博文发表评论:
2015-03-21 07:48:59 

去年春游广富林,
水波荡漾光粼粼。
璀璨灯火映夜空,
遗址公园古又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