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岛西山贮油库
文图/幽兰飞香

从葫芦岛筑岛开工纪念碑走下来,可以看见三个巨大水泥桶状物,其中路南1座,路北2座,形状基本相同,均为砂石水泥构件拼合而成。桶状物上小下大,无顶盖,依山部分为砖砌,水泥抹面。罐状物直径60米,深9.8米,地面用沥青防水处理。距顶部2米处内侧有平台,内部向下逐渐内收,成陡坡状。因年久荒废,库底淤土,杂草丛生。这就是当年日本人用来向其海上“动脉”输油的贮油罐,是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又一铁证。
据记载,日本侵占我国东北初期,将东北的工业原料掠回日本加工。1937年后,日本一小撮战争狂人,采取了就地开发、就地生产的策略。日伪当局在抚顺生产页岩油取得经验后,积极寻找炼油基地。阜新有丰富的煤炭资源,葫芦岛有不冻港码头,日本陆军部就选中在锦西修建炼油厂。1939年,强征五里河土地建厂,定名为日本陆军省燃料处四平燃料厂锦西制作所。为尽快炼出石油,强迫中国工人为其卖命。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陆军部催促生产。1943年,在开工炼油的同时,于葫芦岛西山,修筑了这三座贮油库。后来,随着日军在太平洋战争中的节节败退,炼油厂处于停顿状态。贮油库没有安装管道,日军就无条件投降了。
1946年,国民党军占据东北大城市,同年7月,锦西炼油厂改称资源委员会中国石油有限公司东北炼油厂,并打算重新启用葫芦岛三座贮油库。1947年5月安装输油管路,计划全长1.7万米,直通锦西炼油厂。1947年9月,东北形势发生变化。新的原油断绝,炼出的成品不能远销。战争年代,汽油被国民党军队抢光,煤油以“国光”牌在锦州一带卖给老百姓点灯。历史也会开玩笑,建这三座贮油库,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可却空闲至今。
|
不知什么时候,有人发现了西山储油库的历史价值。随于2011年5月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12月升格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在每一个单体贮油库旁边,都树立了一块保护碑,提醒人们,这里的水泥砌成的庞然大物,已经变成文物了。在历经69年的风风雨雨后,葫芦岛西山贮油库,还能让人们更加铭记点什么吗?
|
P1 这是路南的贮油库,就叫一号库吧。直径60米,够大的哦。在它的前边屹立着“葫芦岛筑岛开工纪念碑纪念碑”。 |

P2
文物保护碑立在路边,历历在目。

P3
远远地侧观一号库,如果不是事先知道,真不晓得它是个什么建筑。

P4 在北方,有这种绿化效果,很不错了。年轻的槐树盛开着白花。。。。

P5
一只喜鹊飞来,望着深不可测的库底在发呆。

P6
路北的第一个库,叫二号库吧。中间一个大窟窿,很明显的。

P7
哈,无孔不入的小广告也光顾着这里。

P8
那个大窟窿,就象城门一样,已经破损,露出斑驳。

P9
我走进这“城门”,里边死水一潭。草草拍了两张,这是西侧面。

P10 东侧面照。这里的环境,真是对不起外面刚刚树起的文物保护碑啊。

P11 在二号库下仰望。崭新的文物保护碑和日渐风化的老墙,各有味道。

P12
在二号库西侧,远远地望着它。此处无声胜有声,心绪难平。

P13
一大堆不知从哪里挖来的山土,堵塞了通往三号库的路。
三号库的保存比较完整。

P14
听说这个缝叫构造缝,防止热胀冷缩对库体造成损害。

P15
三号库的内部情况,底部的水泥墙体已经开始风化。

P16
哈,听天由命,但也在茁壮成长的灌木,似乎很想冲击10米的高度!

还有续篇,敬请关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