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矶位于南京市北郊观音门外,为长江三大名矶之一。矶,指水边突出的岩石或石滩。因燕子矶山石直立江上,三面临空,形似燕子展翅欲飞,故名。它与采石矶、城陵矶共称长江三大名矶。其中燕子矶最小,但也最负盛名,“燕矶夕照”为清初金陵48景之一。 今登矶观江,总有感慨在心头:
燕子锁江中
燕子戏水中
展翅亦无能 波涛也汹涌
谁是始作者 忘却衔泥事
鬼斧与神工 笑对四面风
燕子浮江中 燕子立江中
偶尔露峥嵘 俯瞰风云涌
风浪拍崖响
执意伴江水
谁是真英雄 生死共相拥

|
|
看看我们的“燕子”吧:
焕然一新的公园大门
登山之石阶
清初康熙、乾隆二帝下江南时,均在此泊舟。乾隆六次南巡五登燕子矶,使它名声
大振。此为南巡登道。
登御碑亭的石阶路
矶顶现有御碑亭一座。公元1751年暮春,乾隆当首次来游燕子矶时,即被这里的壮丽景色所陶醉,乘兴作诗一首七绝:“当年闻说绕江澜,撼地洪涛中下看。却喜涨沙成绿野,烟村耕凿久相安。”并亲笔御书“燕子矶”三个楷书大字,地方官府制成巨型御牌,造亭一座,屹立在燕子矶山峰这巅。
亭中石碑正面刻着清乾隆帝所书“燕子矶”三个大字
背面刻着这位万岁爷所题的一首七绝:“ 当年闻说绕江澜,撼地洪涛足下看。却喜涨沙成绿野,烟林相凿久 相安。”
此为观澜亭。观澜亭直处于长江之上,是观赏矶头赤壁、江涛拍岸、“燕矶夕照”的最佳点。
燕矶夕照四字由百岁书画家李剑晨所书。 临江崖壁由紫红色的砂岩和砾岩构成,傍晚时分,西边晚霞照射在红彤彤的赤壁丹崖上,胜是仙境,此景被誉为“燕矶夕照”。 这是一重要景观,只能在“观澜亭”可观看到。
燕子矶探入江中的矶头赤壁。
矶头石崖见证着历史的变迁。 远处为南京长江二桥。
公园内的摩崖石刻,都为现代著名书法家笔迹。
这是清乾隆皇帝乙酉年(1765)的诗----《游燕子矶》
1937年12月间,日本侵略军占领南京,制造了南京大屠杀的惨剧,侵华日军在此地的江滩集体屠杀50000名以上中国人,数万同胞的鲜血染红了燕子矶的江滩。那赤色的砂砾岩壁,似乎正昭示着那血与火的岁月。 为纪念在此地受害的中国人, 矶头峰右下方一巨石上,建有三角石亭一座,中置纪念碑一块,上刻“遇难同胞纪念碑”7个大字。燕子矶的悲哀,我们心中永远的痛!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手书:“想一想,死不得”的石碑一块,背面尚有几行春风化雨,暖人心脾的劝诫语。这是当年在燕子矶乡晓庄村办学期间,听说经常有失意人来矶头跳崖,他十分婉惜,于是便带着学生在此竖了劝诫碑。此碑曾让许多失意的人幡然醒悟,挽救了不少人的生命。
酒樽石因形似古代的酒樽而得名。燕子矶历来是文人墨客临江抒怀的胜地,相传大诗人李白因官场失意,乘一叶扁舟。漂流到燕子矶,他登上矶顶,把酒吟诗。看着滔滔江水,奇想顿生,欲以此石为樽,长江为酒,要痛饮长江,在豪饮之际,他挥毫醉书,“吞江醉石”。
朱元璋微服私访出巡燕子矶时,赋诗的故事。
园内的夕照楼
鲥鱼进贡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