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宜兴味道】太湖三白——白鱼、白虾、银鱼

(2019-10-16 19:19:03)

【宜兴味道】太湖三白——白鱼、白虾、银鱼

白鱼、白虾、银鱼,三样神奇的动物,湖中至鲜之物,都是生长在太湖的野生物种,宜兴地处太湖西岸,有长长的湖岸线,因此,有福的宜兴人可以经常享用这难得的美味。

 中国烹任注重食材的新鲜程度,太湖三白出水即死,故而最适合在水边或船上烹制太湖三白。太湖三白制作菜肴之方法,多为清蒸白灼等,强调保持食材的原味。

1、白虾

白虾是水生甲壳动物,属甲壳纲,十足目,长尾亚目,长臂虾科。属淡水虾类,白虾壳薄,生时通体透明、晶莹如玉,略见棕色斑纹,死后变白色,因此得名。清《太湖备考》上有"太湖白虾甲天下,熟时色仍洁白"的记载。白虾壳薄、肉嫩、味鲜美,是人民喜爱的水产品。

【宜兴味道】太湖三白——白鱼、白虾、银鱼

用白虾做的"醉虾"放在桌上,虾还在蹦跳,吃在嘴里,奇嫩异常,鲜美无比。白虾剥虾仁出肉率高,还可加工成虾干。虾还可入药,内服有托里解毒之功能,酒后喝一碗虾米汤,顿觉肠胃舒适,美味不尽。

【宜兴味道】太湖三白——白鱼、白虾、银鱼
 当地的渔民捞白虾的方法也很是奇特,不用网更不用钩,遂成为太湖上一景:用一把干树枝扎成捆然后用根长竹竿插入干树枝中再扎稳,将树枝投入水中,小虾就会自己往树枝里钻。到时候了,一把操起竹竿下的树枝回到船上,一阵拍打,小虾们就纷纷从树枝里落到船上。有时,我真想择一个暮霭沉沉或淫雨霏霏的天气随那渔夫一起出渔,做个孤舟蓑笠的渔翁,亲手捕一次虾,然后美美地坐在船头,面对着烟波浩淼的湖光水色,悠闲的品上一口黄酒,嚼上一只只白虾,那是何等的幽闲和遐意。这白虾,怎么做了都好吃,哪怕就一锅水开了搁点盐进去白灼了,送进嘴里都是一个鲜甜。当地很多都拿它做成醉虾,放入酒、醋、香菜、糖、腐乳等,用盖子闷上一会,虾子这就可是醺醺然了,有时也会蹦弹一、二下,拈一只搁嘴里一咬,嫩得要命,又鲜美无比。

2、白鱼

亦称"鲦"、"头尾俱向上"而得名,体狭长侧扁,细骨细鳞,银光闪烁,是食肉性经济鱼类之一。目前尚未养殖,主要依靠天然捕捞。白鱼肉质细嫩,鳞下脂肪多,酷似鲥鱼,是太湖名贵鱼类。《吴郡志》载:"白鱼出太湖者胜,民得采之,隋时入贡洛阳",当时白鱼已作为贡品上贡皇庭。白鱼大多在太湖敞水域中生长,以小鱼虾为食,是太湖自繁殖鱼类,一年四季均可捕获,在六.七月生殖产卵期捕捞产量最高。《吴郡志》有"吴人以芒种日谓之入霉,梅后十五日谓之入时。白鱼至是盛出。谓之时里白"。解放后,对白鱼资源进行保护,繁殖期禁止捕捉,使之常盛不衰。

【宜兴味道】太湖三白——白鱼、白虾、银鱼
白鱼大多在太湖敞水城中生长,生性凶猛,以小鱼虾为食,白鱼内质细滑不腻,却有很多细期,因此吃白鱼得耐着性子慢慢品尝,烹饪白鱼一般来用清蒸的方法,宜兴也有红绕的做法,别有一番风味。

3、银鱼

长二寸余,体长略圆,形如玉簪,似无骨无肠,细嫩透明,色泽似银,故称银鱼。春秋时期,太湖就盛产银鱼,宋代诗人"春后银鱼霜下鲈"的名句,把银鱼与鲈鱼并列为鱼中珍品。清康熙年间,银鱼就被列为"贡品"。银鱼原为海鱼,后定居在太湖繁衍,是太湖名贵特产。银鱼肉质细嫩,营养丰富,无鳞、无骨、无刺、无肠、无鳔、无腥味,可烹制各种佳肴,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

【宜兴味道】太湖三白——白鱼、白虾、银鱼
民间还有通俗的叫法:冰鱼、玻璃鱼,以其浑体透明、晶莹白皙之故。古代人又把它叫做玉箸鱼,因为它看上去像一根玉做的筷子(清杨光辅《淞南乐府》:淞南好,斗酒饯春残。玉箸鱼鲜和韭煮,金花菜好入粞摊,蚕豆又登盘)。还有一种叫"白小",杜工部《白小》诗曰:"白小群分命,天然二寸鱼。细微沾水族,风俗当园蔬。入肆银花乱,倾箱雪片虚。生成犹拾卵,尽其义何如。"白白的,小小的,在杜甫眼里就像鱼卵,似乎行走在鱼的边缘。对于银鱼,还有些其他说法,叫"面条鱼""绣花针"等等。

【宜兴味道】太湖三白——白鱼、白虾、银鱼

银鱼是太湖名贵特产。银鱼肉质细嫩,营养丰富,无鳞、无骨、无刺、无肠、无鳔、无腥味,可烹制各种佳肴,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

宜兴菜有银鱼炖蛋、银鱼炒蛋、银鱼羹、雪菜银鱼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