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们还要申办足球世界杯吗:上帝看不透的迷局

(2010-11-29 00:09:23)
标签:

足球

卡塔尔

国际足联

世界杯

申办

传媒

杂谈

布拉特

迷局

黑洞疑云

体育

分类: 体育

我们还要申办足球世界杯吗:上帝看不透的迷局

 

 

申办世界杯:上帝看不透的迷局

 

http://news.xinhuanet.com/sports/2010-11/28/12825871_11n.jpg

 

    资料图片:5月14日,国际足联主席布拉特(右)从英格兰2018年世界杯申办委员会副主席贝克汉姆手中接过申办书。 当日,国际足联在苏黎世总部举行2018年、2022年世界杯申办书递交仪式。新华社/法新

------------------------------------------------------------------------

  新华网苏黎世11月28日电(记者马邦杰)2018年和2022年足球世界杯的申办竞争已经进入令人紧张焦灼、悬念丛生的最后高潮阶段。东西世界、南北半球支起了一个巨大的舞台,以美国、俄罗斯和英国等11个国家为后盾的9支团队,其中包括俄罗斯总理普京、英国首相卡梅伦、前美国总统克林顿等世界政要,贝克汉姆、克·罗纳尔多等球星,以及好莱坞著名导演、演员等等各色人等,粉墨登场,个个看似温文尔雅、彬彬有礼,共同编织了一个充满黑洞疑云的迷局。

  由于国际足联将两届世界杯捆绑在一起同时申办,因此让原本就错综复杂、盘根错节的局面变得更加纠缠不清、无从捉摸。有人公开批评这场申办大战暴露了人性的丑陋,并引用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的名言说:“我阅人越多,我越喜欢狗。”至于为什么要将两届世界杯捆绑在一起,国际足联从来没给一个解释,主席布拉特被迫承认“这个决策很不明智”,接着又自我圆场:“比赛既然已经开始了,就让它自己结束吧。”

  申办各方起始一直在暗中较劲,表面上风平浪静,背后却饱藏杀机,直到一个多月前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设计的“钓鱼行动”——揭开了蒙在这场暗斗上面的黑色布幔,外界借助一线阳光看到了些许在黑暗中进行的丑恶行径。而本来就迷雾重重的谋算智斗,并未因此而明朗清晰,反而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钓鱼行动”钓出了一个“贿选门”,6名国际足联高官、其中包括两名位高权重的执委落网。有人说这会激起国际足联高层的仇恨,进而殃及英格兰的申办前景。但也有人说“贿选门”除掉的两名执委分别是俄罗斯和西班牙—葡萄牙申办团队的支持者,因此英格兰实际通过场外因素让对手“非战斗减员”和吃了哑巴亏。

  “贿选门”还为国际足联的22名执委设计了一个“道德陷阱”:如果他们不投英格兰的票,那就说明他们惧怕英国媒体的审查,进而说明他们心里有鬼。

  对此,亚足联主席哈曼不屑一顾地说:“难道我们只有把票投给英格兰才能证明我们没有问题?”

在2018年世界杯的4个申办方中,英格兰的技术得分最高。布拉特也认为他们基础设施等硬件齐备,并对他们说“明天就可以举办世界杯”。

  不过,这位言辞慷慨的国际足联主席几乎每到一处都会说:你们可以举办世界杯。所以他经常是说了等于没说。至于他到底支持谁,恐怕只有他自己知道。

  英格兰一度是2018年世界杯呼声最高的热门。但俄罗斯和西班牙-葡萄牙两个对手后期发起的攻势相当凶猛,虽然不能说已经超越了英格兰,但目前几乎已经并驾齐驱。

  英格兰是现代足球的发源地,有世界上最棒的职业联赛,足球氛围也堪称世界最佳……但这些在一些手握选票的执委眼中是强项,但一些执委认为却是弱项:英格兰已经不需要世界杯来推动足球发展了,俄罗斯比他们更需要世界杯。

  这就涉及一个问题:那些执委的选判标准是什么?这个问题没有统一答案。比如普拉蒂尼和贝肯鲍尔都是“出污泥而不染”的足坛君子,都曾是技术派球员,但两人的选择却大相径庭。前者选择现在:技术设施完备的英格兰和美国,而后者却选择将来:俄罗斯和澳大利亚那两大片广袤的世界杯处女地。

  还有人另有别的选择,比如卡塔尔人哈曼。他说:谁投卡塔尔的票,我就投谁的票。他的“谁”是指西班牙-葡萄牙申办方。这位亚足联主席已经公开承认,卡塔尔和西葡已经达成“轴心同盟”,在这两届世界杯的申办大战中互相支持。

  对于泰国的国际足联执委马库迪来说,他的投票标准是:哈曼投谁我投谁。当然他的这一票已经归入西葡和卡塔尔团队的囊中。

  而因“贿选门”而被停职的阿达姆的标准则很可能是:谁给我钱我投谁。

还有一些其他五花八门的选择标准。虽然只有区区22个国际足联执委,但他们却有多个投票选判标准。并且申办世界杯投票一般要进行多轮,他们一些人每轮的投票标准都有可能发生变化。

  另外,由于是两届世界杯的申办同时举行,因此国际足联执委们在投票时就容易产生一个心理:不能投给两个相似的国家。

  这个“相似”又包含几种可能,比如英国和美国的语言几乎一样,又如俄罗斯和澳大利亚都是从没举办过世界杯的大国。

  于是对于这两届世界杯的申办,有人说:上帝都猜不到最后的结果,我们凡夫俗子就不要自寻苦恼去思考了。

    这次世界杯申办大战的诸多因素都是云山雾罩,但也有几点是近乎确定的,比如荷兰-比利时、日本和韩国三家申办方被公认是在陪太子读书。

  荷兰-比利时的申办过于温和,或者说缺乏“令人为之一振”的特点。他们声称要举办一届“最绿色”的世界杯。他们的申办报告是由克鲁伊夫骑着自行车送到国际足联的。古力特等几位申办高官最近也在骑着自行车在巴黎和里约热内卢等地制造声势,但国际足联高层对他们兴趣不大。

  荷兰国内有些党派反对举办世界杯,认为举办世界杯劳民伤财,最后只有国际足联捞到了实惠。这是国际足联最不愿听到的。

  韩国打出了“和平牌”,声称要在整个朝鲜半岛举办世界杯。这点不是一些国际足联执委所看重的。另外,韩国在2002年举办过世界杯,这也削弱了他们的机会。

  日本高举的是最没有说服力的“高科技牌”,声称要在世界杯赛场上给球迷带来超级的科技享受。这点毫无独创色彩,也无诱惑力,因为其他世界杯举办方只要肯花钱,日本人就会给他们送来这些高科技。如同他们申办2016年奥运会一样,他们这次申办世界杯也将输在缺乏“令人为之一振”的创意上面。

而对于卡塔尔这样一个小国,人口不过160多万,地域不过1150多平方公里,却因提出了独特的创意而成为2022年世界杯的申办热门。

  卡塔尔计划修建一些美轮美奂的球场,并许诺在世界杯结束后整体挪移送给那些足球运动落后的国家,还高呼“阿拉伯世界和伊斯兰世界需要一届世界杯”。另外,他们还请来齐达内、瓜迪奥拉等足球名流以及迈克·李等申办专家助阵。

  虽然国际足联颁布的世界杯技术考察评估报告认为卡塔尔的酷暑高温会对球员、观众的健康构成威胁,他们的后勤保障和安全保卫等存在隐患,他们的整体运行风险系数很高,但卡塔尔却赢得了很多国际足联高层的青睐。

  美国申办团队的一位高官说:“过去,如果我们说美国的对手是卡塔尔,很多人会自然而然地认为美国赢定了。现在看来不是这样,卡塔尔是个很有实力的对手。”

  过去大家认为2022年世界杯的举办地将在美国和澳大利亚之间产生,但澳大利亚现在已经落伍,卡塔尔成为美国的最大对手。

  卡塔尔如此强悍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得到了西班牙-葡萄牙阵营的支持。据西葡团队说,这个“轴心同盟”一共得到了8张选票。这几乎能够保证他们双方分别在最后的票选大战中坚持到最后一轮。

  哈曼直言不讳地说:“技术上最好的申办方不一定能成功。”他正在努力把这句名言变成现实。

  卡塔尔与西班牙-葡萄牙结成攻守同盟,引起了很多争议。起初西葡阵营竭力否认,哈曼则半遮半掩,说:“申办中互相支持是难免的。”国际足联还曾对此进行过调查,后来因缺乏书面证据而罢手。最近,哈曼却公开承认卡塔尔和西葡团队要在申办大战中互相支持,但双方没有签署任何书面协议。

哈曼的坦诚也证明了“钓鱼行动”揭发的另一个传闻。那是前国际足联秘书长鲁菲南对着隐藏起来的摄像头所说的:卡塔尔和西班牙-葡萄牙串通一气。

  “但什么是‘串通’?请给我一个准确的答案。”哈曼理直气壮地如是问。布拉特和苏尔瑟也理直气壮地如是问。遗憾的是,没有人能够理直气壮地回答他们。

  那么,他的这些说法是否也会是真的呢?

  前段时间,曾在塞浦路斯足协担任要职的一位名叫马兰格斯的老先生把欧洲足坛搅和得人心惶惶。他声称波兰和乌克兰花费近千万欧元贿选买到了2012年欧锦赛的举办权。他坚持认为,世界杯和欧锦赛等大型比赛的举办地应该由技术专家来决定,如此申办过程就会单纯透明得多。而由一些背景混杂、背负各种政治利益的国际足联高官来决定最后的结果,势必要掺和进来一些政治因素,这样龌龊的猫腻丑闻就很难避免,整个申办过程也会被搞得乌烟瘴气。

  外界猜测,布拉特原来设想把两届世界杯捆绑在一起申办,能吸引更多赞助商的眼光,另一方面又能激起全球对世界杯申办大战的兴趣。

  他的表面目的达到了,但真正得到的却事与愿违。由于捆绑申办成倍放大了申办过程中的利益纠葛,因而导致了更多的幕后交易,从而爆出“贿选门”这样的丑闻。国际足联名声扫地,布拉特不得不承认内部有鬼,被迫重手清理门户。用国际足联道德委员会主席苏尔瑟的话说:国际足联和世界足球的声誉遭到了巨大伤害。

虽然在2018和2022年世界杯申办大战尘埃落定时,布拉特又会热情洋溢地赞美这次申办过程的“公正、公平、公开”,中标方又会热情洋溢地感谢国际足联的选择,赞美足球的美丽。

  但这次申办最后给人们留下的恐怕是另外一种与“公正、公平、公开”和“美丽”相反的感觉:厌倦。

2010年11月28日 21:11:06  来源: 新华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