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NASA今日天文一图:哈特利2飞越彗星

(2010-11-05 21:33:16)
标签:

nasa

彗核

飞船

哈特利2

飞越

彗星

传媒

it

杂谈

科技

科学

美国宇航局

分类: 科学

NASA今日天文一图:哈特利2飞越彗星

 



NASA今日天文一图:哈特利2飞越彗星
哈特利2飞越彗星(Over the comet Hartley 2)

 

Credit: NASA , JPL-Caltech, UMD , EPOXI Mission
 
Explanation: Follow these 5 frames clockwise starting from the top left to track the view from the EPOXI mission spacecraft as it approached, passed under, and then looked back at the nucleus of comet Hartley 2 on November 4. Its closest approach distance was about 700 kilometers. In fact, this encounter was the fifth time a spacecraft from planet Earth has imaged a comet close-up. But Hartley 2's nucleus is definitely the smallest one so far, its long axis spanning only about 2 kilometers (1.2 miles). Though Hartley 2 is small, these stunning images showing jets of dust and gas indicate an impressively active surface. The jets are seen originating from the rough surface areas, with sunlight illuminating the nucleus from the right. Remarkably, rough areas at both ends of the elongated nucleus are joined by a narrower, smooth waist. The EPOXI mission reuses the Deep Impact spacecraft that launched a probe impacting the nucleus of comet Tempel 1 in 2005.
 NASA今日天文一图:哈特利2飞越彗星
 NASA今日天文一图:哈特利2飞越彗星

中文翻译:北京天文馆 (郭霞)
 
影像提供:NASA, JPL-Caltech, UMD, EPOXI Mission
 

说明:上面影像拍摄于11月4日,其中总共由5帧影像组成,从左上角的那帧开始顺时针显示的是EPOXI使命飞船靠近彗星,从下方通过,并在通过后回望哈特利2号彗核时看到的景象。距离彗星最近时大约只有700公里。事实上,这次相遇是来自地球的飞船第五次与一颗彗星近距离拍摄影像。但是哈特利2号彗星的彗核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小的,它的长轴仅仅只有2公里(1.2英里)。尽管哈特利2号非常小,但这些绚丽影像显示的尘埃和气体喷流依旧说明了其极为活跃的彗表。这些喷流源于粗糙的表面区域,其受到来自右侧的太阳光照射。可以看到,两端的粗糙区域由中央较为窄而平滑的腰部链接。EPOXI使命重新利用了深度撞击飞船,这艘飞船在2005年发射了一个探测器,该探测器撞击了坦普尔1号彗星的彗核。
 
附:美“深度撞击”拍摄“哈特利2”号彗星特写图像
 
NASA今日天文一图:哈特利2飞越彗星
美国“深度撞击”彗星探测器4日成功飞掠“哈特利2”号彗星,近距离拍摄彗星的罕见特写图像。
NASA今日天文一图:哈特利2飞越彗星
美国航天局实验室任务控制团队庆祝拍摄成功。
 
 据每日邮报11月5日报道,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近日公布了一组令人惊奇的照片,该组照片是由其一艘航天器拍摄传回的,显示了该航天器与一颗小彗星擦肩而过。
  “深度撞击”号航天器在与哈特雷2号彗星近距离接触时,与“哈特雷2号”彗星最近点距离仅不足435英里,并在其与彗星“约会”时传回了大量珍贵的照片。
  在NASA位于加利福尼亚的喷气推进实验室所展示的照片显示,“哈特雷2号”彗星的形状像一颗花生,这是航天器第五次近距离拍摄到彗星的彗核。
  这不是“深度撞击”号第一次完成类似任务,2005年“深度撞击”号向“坦普尔1号”彗星投射了一个铜质探测器扬起了一场绚烂异常的彗星残骸雨,并且让科学家们第一次有机会观察到了彗星的内部结构。
  由于彗星内含有大量太阳系形成时所遗留的冰,科学家们对彗星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对彗星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揭示45亿年前地球和其它的太阳系行星如何形成的。美科学家称彗星是45亿年前太阳系形成时所遗留的冰状固体,研究彗星的结构和组成能够了解地球和其它行星的形成和演变过程。
  “整个航天器的团队以及科学家们为这一天努力了很久,”NASA加州喷气推进实验室EPOXI课题组(EPOXI课题是由马里兰大学牵头的NASA课题,主要负责深度撞击号探测器的拓展研究即DIXI以及太阳系外行星的研究即EPOCh)负责人Tim Larson说道,“能近距离看到‘哈特雷2号’彗星令我们非常开心。”
  经过上次耗资高达3亿3300万的撞击彗星后,NASA重新启用“深度撞击”号来接近另一颗彗星,原计划“深度撞击”号是于2008年与一颗叫做Boethin的彗星来一次亲密接触,但是却没有找到这颗彗星。科学家们普遍认为Boethin彗星已经分解得支离破碎了。
  “深度撞击”号此后转向探测“哈特雷2号”彗星,大概3/4英里宽的“哈特雷2号”彗星是目前为止被近距离拍摄的最小彗星。“深度撞击”号在跟踪“哈特雷2号”彗星的几个月时间内还观测了周边的恒星们以及围绕恒星运行的行星们。
  尽管“深度撞击”号的旅程没有好莱坞电影精彩,研究人员普遍认为它的发现具有重大的意义。
  “彗星和它们的生命周期还有很多悬而未解的问题,”这个耗费了4200万美元的课题的负责人Tim Larson说,“对于彗星我们的认识还太少太少,所以每次有机会近距离观察彗星的时候,我们都会长很多见识。”
  自从9月开始,“深度撞击”号就开始像狗仔队一样追随着“哈特雷2号”,它每五分钟发回一张彗星的图片并且持续地收集一切数据信息。这颗彗星在被跟踪过程中一直在释放大量气体。
  “哈特雷2号”彗星在10月20日时距地球不足1100万英里――这是自从它1986年被发现之后距地球最近的一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