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礼品饰品詹姆斯亚洲佳士得拍卖行拍卖场传媒杂谈艺术财经 |
分类: 传媒 |
世界著名拍卖行佳士德艺术拍卖 图片集
佳士得拍卖行(CHRISTIE'S,旧译克里斯蒂拍卖行),世界著名艺术品拍卖行之一。
佳士得拍卖行,1766年由詹姆士·佳士得(James Christie)在伦敦创立,为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
艺术品拍卖行。1766年12月5日,詹姆斯·佳士得在伦敦进行了他的首次拍卖;自此,佳士得拍卖行致力
为顾客提供优质精良的服务。作风稳健、能言善道和极富幽默感的詹姆斯·佳士得将拍卖演变为一项精
致的艺术,并于18世纪至19世纪期间进行了多场非常重要的拍卖。拍品汇集了来自全球各地的珍罕艺术
品、名表、珠宝首饰、汽车和名酒等精品。现在,佳士得所设立的办事处分布于全球共90个主要城市,
并在全球16个地点定期举行拍卖会,此外还提供与拍卖有关的服务,包括艺术品贮存及保安、教育、艺
术图片库及物业等方面。2005年,佳士得全球拍卖总成交额高达18亿英镑(32亿美元),为佳士得有史
以来的最高纪录,进一步印证了其在业内的领导地位。
佳士得所设立的办事处分布于全球约90个主要城市,佳士得在伦敦的主拍卖场位于圣詹姆斯,这个
拍卖场从1823年起就开始使用。这在伦敦的第二个拍卖场位于南肯辛顿。这个拍卖场开放于1975年并主
要负责中部市场。南肯辛顿的拍卖场是全世界最忙碌的拍卖场之一。截止2009年1月,佳士得的拍卖机构
遍及全球各国,包括美国、法国、瑞士、荷兰、奥地利、阿根廷、德国、意大利、韩国、西班牙、日本
、中国、澳大利亚、新加坡、泰国、以色列、阿联酋及墨西哥。
佳士得拍卖行是中国香港的译法,在中国内地早先被音译作“克里斯蒂拍卖行”并广为使用,两种
译法都以音译为主(类似地,索斯比拍卖行在香港译法中称为苏富比拍卖行)。
后来,“佳士得”注册为中文唯一名称,内地新闻媒体多改用此译法,但仍有少部分媒体沿用了旧
的译法。
进入佳士得官方网站中的欢迎页面中,也可以看到繁体中文的“佳士得”字样。但网站的主要信息
仍为英文,其他语言仅有欢迎页面提示。
随著全球对亚洲的兴趣日增,而丰富多样、卓越非凡的亚洲艺术亦深深吸引各界人士,而且亚洲亦是世
界各地珍宝的集中点,因而让佳士得在亚洲的业务得以蓬勃发展。
佳士得与亚洲的深切关系始于1766年的首场拍卖,当时拍卖了来自亚洲的工艺精品。二百年后于
1969年,佳士得首个在亚洲的拍卖于日本的东京美术俱乐部举行,拍品包括日本、中国及欧洲的工艺精
品,十九世纪中国书画,以及印象派及现代画作。1973年,佳士得在亚洲的首个办事处正式于东京开幕
。
其后,佳士得在香港的拍卖始于1986年。首次拍卖以19世纪和20世纪的绘画及翡翠珠宝为主,拍卖
总成交额超过1400万港元(约179万美元)。一年后,瓷器和杂项也纳入拍卖项目。现在,香港佳士得每
年推出两次拍卖,分别于每年的五月底和十一月底进行。拍卖种类高达十项,从中国古代艺术品到当代
亚洲先锋艺术、西方珠宝翡翠及手表。
随著业务日益发展,佳士得进军亚洲,在各地设立办事处,包括台北、新加坡、上海 (首个国际拍
卖行在中国成立办事处)、北京、孟买、雅加达、吉隆玻、首尔及曼谷;佳士得亦把其商标权授予以中国
为基地的北京永乐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於每个设有佳士得代表处的国家,各个代表都是客户与专家之间
的桥梁,同时为客户带来世界各地佳士得的拍卖资讯。
佳士得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在不同国家举办了不同专场拍卖,例如:1993年在台北的首个中国古代
书画专拍,在香港的中国宫廷御制艺术精品专拍,新加坡亦举行首个东南亚艺术及土生华人瓷器、黄金
及银器专拍。1998年,台北办事处增设了二十世纪及当代中国艺术专拍,曼谷办事处亦于1999年举办泰
国画作专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