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浩瀚无际的宇宙:十大疑似外星生命的星球 图片集

(2010-10-17 18:25:47)
标签:

格麦兹

银河系

木卫四

猎户星云

传媒

科学

科技

it

宇宙

外星生命

教育

杂谈

分类: 科学

浩瀚无际的宇宙:十大疑似外星生命的星球 图片集

 

 

 

浩瀚无际的宇宙:十大疑似外星生命的星球 <wbr>图片集

回飞镖星云
此星云其实更适合重新命名为“蝴蝶结星云”,因为此年轻星云还没有达到其成熟形状。回飞镖星云距离我们5000光年,大小为2.1光年。

 

在浩瀚无际的宇宙当中,有一颗璀璨的水球,它创造了生命,让宇宙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然而难道宇宙就只有人类么?难道就没有其他和人类有联系的生物么?我们想想:假如以血缘关系来讲,最亲的是爸爸妈妈;假如以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生物来讲,那就是猩猩;假如说以自然而言的话,我觉得与我们最为密切的就是环境了;与此可知道,我们都在不同领域都拥有着不同陪伴我们身边的人或物,因此假如以地球生物而言,那么与地球生物最亲的也许就是人类几百年来苦苦探寻的外星人吧。
浩瀚无际的宇宙:十大疑似外星生命的星球 <wbr>图片集
眨眼星云

此星云在小型望远镜眼中显得有点暗淡,看起来好像在眨眼似的。没人知道为何有红色“苍蝇”呆在此星云的两侧。此星云距离我们2200光年,大小为1.5光年。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我们的宇宙空间,宇宙到底有多大呢?也许连现在最权威的天文学也没有确切的答案,不过我们可以用以小论大的方法来推理:现在,科学家已经探测到宇宙中有上千亿个星系,而银河系只是其中的一小个而已,那么也就不必说太阳了,也许太阳在宇宙眼中只是一颗微不足道的微粒罢了。           

在我的脑海中,宇宙之所以被我认为存在生命是有三个猜想的:

浩瀚无际的宇宙:十大疑似外星生命的星球 <wbr>图片集
爱斯基摩星云

在此星云中,一圈气体辐条包围二个椭圆形气体泡泡,其中一个气体泡泡朝向我们升起,另一个则背对我们,样子酷似一颗载着爱斯基摩毛皮兜帽的人头。此星云距离我们5000光年,大小为2光年。

 

在银河系中,地球所处的位置刚好能创造出生命,然而,或许除银河系之外,还有一些星系中的行星像地球那样处着如此特殊的位置,有着构成生命形式的条件。毕竟这也不可以说是天方夜谭或是说我的想像力丰富,毕竟整个宇宙可是有上千亿个星系~~!就像福利彩票,虽然中奖的机率极其之低,但每年都有几个中了一等奖的。

另一个猜想是:大家也许到现在都是在固步自封,都把当今生物学的一些理论当作权威,不敢给予否认,然后提出自己的看法,当然在此一定要强调的是:自己的理论必须是有科学依据的,是能够证实出来的。记得生物的生存条件是:1.需要营养物质,2.需要吸入氧气,排除二氧化碳,3.排除体内所产生的废物,4.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5.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如今有些宇航员也是根据这些来作出判断。虽然我也是这么认为的,但是我并不是完全屈服于它的脚下。

有一则资料道:意大利与丹麦的科学家在地中海地底发现了有一种铠甲动物门的后生动物,它可以在缺氧的状态下生存,也不需要新陈代谢的含氧物质。还有日本海洋科技中心和北海道大学研究小组在印度洋海平面以下2500米的深处发现了一种是以靠呼吸沼气来维持生命的微生物。而当它一触到氧气就会死亡。还有大家想想植物,虽然说植物呼吸也是靠氧气的,但他的有机物却是靠二氧化碳为原料来进行光合作用来为自己提供能量的。我在想要是地球没有氧气,只有二氧化碳的话,说不定光合作用的产物还有氧气,以此就不会OVER了。这些材料可以说明的是其实氧气并不是对任何一种生物都有好处的。所以说假如有些外星球只有一氧化碳等气体,或许在那里生活的生命有着它们独特的器官,以此就可以用那种气体在人体内进行新陈代谢,更为有趣的是或许氧气在他们的星球上是一种污染气体。

浩瀚无际的宇宙:十大疑似外星生命的星球 <wbr>图片集
格麦兹的汉堡包

此汉堡恒星刚好开始从红巨星向行星状星云演变。图中的暗色带代表围绕此恒星旋转的尘埃。发现这颗恒星的是智利塞洛-托罗罗国际观测站的天文学家阿托罗-格麦兹,因此科学家们将这颗距离地球6500光年的恒星命名为“格麦兹的汉堡包”(Gomez's Hamburger),其大小为0.25光年

温度其实也不是生命存在的条件,我们只能说任何生命之所以能在此生存都是因为它们经过上千亿年的生存斗争最后幸存下来的罢了。就好像企鹅,只有温度在零下几十摄氏度的南极才适合它们生存,假如人类至今都未去过南极,但是知道那里的温度非常的低,这时的我们一定会以我们的潜意识武断南极那么冷的环境,一定没有生物的,即使有也会被冻死。因此我有时看到宇航员在探测某一星球时,总是说那星球太冷了或是说太热了不会有外星生命存在的。   

剑桥大学和莱斯特大学的科学家曾在布尔斯页岩发现了化石,据研究发现此种生物在5亿年前时能在温度为300摄氏度的环境中生存。还有科学家发现了能在121摄氏度的环境下生存,该生物命名为strain121。1977年,阿尔文号潜艇在太平洋的加拉帕戈斯群岛海域下潜3000米深处发现在250摄氏度的热泉口发现了5个生物群落,其中有白蟹,粉红色的鱼等等.......     

因此说温度不是制约生命生存的条件,一些生物之所以不能在超高温或超低温的环境中生活是因为他们已经适应了自己之前的环境。           

第三个猜想是:从古至今,都频繁的听到有报道有人见过UFO的事件,这一个现象也是为宇宙存在外星生命的一个有力证据。          

所以说宇宙也许真的有生命的存在。
浩瀚无际的宇宙:十大疑似外星生命的星球 <wbr>图片集
我们真是唯一的吗?几十年来,寻找智慧生命,或是其他一切外地生命的竞争都是空间争夺中的一个热门话题。即使没有任何切实证据可以证明外星人的存在,那些已经发射或是计划发射的空间探测器仍然把“发现生命”作为它们的标志性任务之一。
浩瀚无际的宇宙:十大疑似外星生命的星球 <wbr>图片集
【陨石】迄今为止,地球上有大约22000份关于陨石发现的文字记载,其中大部分都被发现含有有机化合物。1996年,一组科学家声称他们在南极洲发现的火星陨石上找到了微化石存在的强有力证据,并据此认为可能早在36亿年前这颗红色星球上就已经存在生命了。
浩瀚无际的宇宙:十大疑似外星生命的星球 <wbr>图片集
【火星】下一站是火星,长期以来,火星都是科学家寻找外地生命的目标之一,但是,由于这里贫瘠且干旱,人们的注意力便逐渐从寻找火星小绿人转移到发现简单的生命形态上了。但是,有证据表明,这颗红色星球上曾经有过一段温暖而湿润的过去。
浩瀚无际的宇宙:十大疑似外星生命的星球 <wbr>图片集
【木卫二】这颗木星的卫星并不打算用它冰冷的肩膀来承托生命。事实上,它不仅能为简单的微生物提供生存场所,也能让复杂的生命在此安家。科学家们已经论证数年,他们认为木卫二的冰面以下潜藏着一片海洋,其中甚至含有氧气。
浩瀚无际的宇宙:十大疑似外星生命的星球 <wbr>图片集
【木卫四】NASA的科学家们过去一直宣称木卫四是一颗“死气沉沉的星球”,直到他们在其表层以下发现了一片可能存在的咸海。NASA的伽利略号太空船在1996年和1997年低空飞越这颗木星的第二大卫星,他们发现木卫四的磁场在不断变化,这意味着存在电流。
浩瀚无际的宇宙:十大疑似外星生命的星球 <wbr>图片集
【泰坦(土卫六)】这颗寒冷的卫星能给生命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吗?科学家们正对这颗木星的卫星进行更近一些的观察。尽管泰坦表面的温度不足零下300华氏度,他们仍然发现了许多基础生命存在的潜在构造。
浩瀚无际的宇宙:十大疑似外星生命的星球 <wbr>图片集
【恩克拉多斯(土卫二)】2005年,当卡西尼号低空飞行,越过恩克拉多斯间歇泉喷涌的冰和气时,探测器检测出碳、氢、氮和氧——这些都是供给生命存活的关键因素。更为重要的是,探测所得的温度和气流的密度表明,在星球表层以下有温暖潮湿的来源。
浩瀚无际的宇宙:十大疑似外星生命的星球 <wbr>图片集
【太阳系外行星】一些估算数据表明,银河系拥有约4000亿颗恒星以及数不尽的系外行星,并且它们都在我们的星系范围之内。因而在我们之外的星系中潜在的宜居星体也许是数以亿计的。而后每年又相继发现一些,它们中的很多都蕴藏着有机化合物
浩瀚无际的宇宙:十大疑似外星生命的星球 <wbr>图片集
【猎户星云】最近人们开始研究银河系中的这片恒星育儿所,并将其视为寻找生命的潜在金矿。2010年5月,欧洲航天局的赫歇尔空间天文台宣布,距地球约1500光年,位处猎户座三星腰带南方的猎户星云,表现出了拥有生命存在的有机化学品
浩瀚无际的宇宙:十大疑似外星生命的星球 <wbr>图片集
【衰亡的红巨星】2005年,一组国际天文学家发现,衰亡的红巨星能够像除纤颤器一样工作,让这颗冰冷的星球起死回生。科学家们相信,这种重生同样会给生命提供新的繁殖地
浩瀚无际的宇宙:十大疑似外星生命的星球 <wbr>图片集
【那些我们无法企及的宇宙未知处】宇宙的浩瀚无涯超出想象,无数的恒星、行星、星系、星云、气体、尘埃充斥其间,让我们无法一一探遍每一个角落。也许,在宇宙的另一边,那些无法企及的未知处,有着和我们一样的生命存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